【土壤消毒】相关文献(6)
  • 代森铵治疗苹果树根腐病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CSTPCD 2000年3期

    成都军区联勤部生产基地园艺场在四川茂汶县有苹果大树园2个,1997年2园根腐病树(包括白纹羽、紫纹羽、白绢病、根朽病)分别为19.8%和18.6%;死亡率分别为8.6%和6.5%。为此,我们于1997-1999年,用45%代森铵水剂进行浸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2个果园的土质分别为黄粘土和沙土。1997年秋季,从2园各选70株根腐病树,从中再各定50株用做灌根处理,另20株作不治疗对比树。各处理树先用锄将病树病根所分布的土壤表层挖松,然后用45%代森铵水剂,根据病树立地土壤墒情、土质和病根分布范围,兑水300至400倍液,每株浸灌药液50~200 kg,进行病根杀菌治疗和土壤消毒。冬剪时短截营养枝和中长果枝,回缩中小型结果枝组,最好不疏枝;春季疏花疏果;生长季加强肥水管理。1998年秋季调查,灌根病树经过1年后,98%的病树长出了新根,生长发育基本达到正常,新梢平均生长量达37.6 cm,果个也大,平均单果重达133.5 g。而没灌根处理树,1年后死树为40%,没死的树原来的病部不能再长出新根,新梢平均长度仅为11.7 cm,平均单果重仅为105.6 g。通过灌根处理1年后看出,使用代森铵浸灌法治疗苹果根腐病效果很好,具有简单易行,节时省力,成本低,治疗也彻底的特点,而且还有能补充给病树一定的氮素材料,加快树势恢复的作用。采用此法治疗苹果根腐病值得注意的是,所用药液必须充分浸灌到病根分布范围内的土壤,以达到药到病除的防治效果,再者,粘土果园比砂土果园药液用量要多一些。

    代森铵水剂 治疗效果 苹果树 根腐病 平均单果重 土壤消毒 灌根 分布范围 处理 病根 药液 果园 平均生长量 治疗对比 粘土 新梢 土质 土壤墒情 土壤表层 疏花疏果
  • 生防制剂与土壤熏蒸配套技术应用研究

    《中国中药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CA CBST 2008年12期

    三七根腐病因其发病原因的复杂性,在防治上一直是困扰生产的重大难题.陈昱君等[1]曾就生防菌剂对三七根腐病防治效果进行过研究.本研究拟开展生防制剂拌种(苗)与土壤熏蒸配套技术的应用研究,探讨土壤消毒后引进有益微生物群对三七根腐病的控制效果,从而为三七的栽培和生产提出可行性建议.

    生防制剂 土壤熏蒸 配套技术 三七根腐病 可行性建议 应用研究 微生物群 土壤消毒 生防菌剂 生产 控制效果 防治效果 发病原因 复杂性 栽培 困扰 病因 拌种
  • 综合改良对农田栽参土壤微生态环境的改善研究

    《中国中药杂志》 CSTPCD 北大核心 2017年5期

    该文研究综合改良措施对农田栽参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建立农田土壤改良的标准流程,以保证农田栽参的顺利开展.研究采用土壤消毒、绿肥回田和施肥改土相结合处理传统农田,通过观测土壤的理化性状、细菌群落多样性及人参生长指标等因素,发现综合改良措施可显著增加0~30cm土层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容重,增加0~20cm土壤营养元素含量,改变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及组成,提高农田参苗存苗率,促进了人参生长.该研究表明土壤消毒、绿肥回田结合施肥改土的综合措施可有效改善农田土壤微生态环境,为农田栽参顺利开展提供参考.

    农田栽参 综合改良措施 微生态 土壤消毒 绿肥回田
  • 连作西洋参根际真菌群落差异及其在土壤药剂处理后的初步分析

    《中国中药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CA CBST 2012年23期

    目的:分析连作西洋参根际真菌群落的特点及土壤药剂处理对其的影响,探讨西洋参生长与根际真菌区系的相关性以及西洋参连作障碍的土壤生态机制.方法:采用田间随机区组实验,选择种植过4年以及连续育苗2次每次2年的老参地土壤连作西洋参,另设碳素肥加低毒化学农药及植物源农药对老参地土壤进行消毒处理,调查各处理组西洋参的生长及病害发生情况,同时采用稀释平板法分离根际真菌,以Shannon-Wiener指数(H'),Margalef丰富度指数(Ma)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作为真菌群落多样性的测度.结果:与未种过参的新地相比,重茬种植的西洋参秋季存苗数、根重均明显降低,根病指数显著升高(P<0.05),根际真菌数量降低50% ~ 63%,多样性指数(H')降低39%~43%,群落构成的变化主要表现为青霉属及曲霉属真菌的比例增大.根际土壤真菌的多样性指数与西洋参根病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0.970,P=0.006).碳素肥加低毒化学农药菌线威处理老参地土壤,对提高重茬西洋参的存苗数及根重有较好的效果,一定程度提高根际真菌多样性.结论:重茬西洋参根际真菌数量和多样性降低,群落构成发生变化.碳素肥加菌线威处理对连作西洋参生长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西洋参 连作栽培 土壤消毒 真菌群落 多样性指数
  • 改良措施对农田土壤微生态及人参存苗率的影响

    《中国中药杂志》 CSTPCD 北大核心 2016年23期

    该文研究土壤消毒、绿肥回田、施肥过程中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变化,初步建立农田土壤改良方法,保证农田栽参的顺利进行.研究分析了土壤消毒、消毒+绿肥回田及消毒+绿肥回田+施肥处理后农田土壤理化性状、细菌群落多样性及组成,结果表明改良措施降低土壤pH,增加土壤肥力,降低土壤细菌多样性,改变细菌群落的组成.消毒+绿肥回田+施肥的综合措施降低移栽参苗死亡率.该研究表明土壤消毒、消毒+绿肥回田、消毒+绿肥回田+施肥的措施改变农田土壤微生态环境,综合改良措施提高参苗存苗率,保障农田栽参的开展.

    农田栽参 微生态 土壤消毒 绿肥回田
  • 适乐时应用于人参种子、种栽上的试验报告

    《人参研究》 2006年2期

    人参种子、种苗消毒是防治人参病害的关键环节,也是防治人参病害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历来倍受重视.过去一般用代森锰锌、多菌灵等药剂浸种消毒,因其安全性低、效果不明显、不易操作而一直不被广大种植者接受.原以五氯硝基苯拌种、土壤消毒,因其残留严重而被禁止使用.

    适乐时 应用 人参种子 人参病害 种苗消毒 五氯硝基苯 药剂浸种 土壤消毒 防治 代森锰锌 多菌灵 安全性 种植 操作 残留 拌种
没有更多内容啦~
爱学术网-期刊论文服务平台 2014-2022 爱学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2 爱学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0050931号 版权所有:南京传视绛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