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缺陷是指胚胎发育紊乱引起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精神、行为等方面的异常,主要包括先天畸形、智力障碍、代谢性疾病等.近年来出生缺陷所占比例相对增多.目前我国每年出生的缺陷儿约有30万,这不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并且直接影响到我们国家人口素质的提高.为掌握北京市东城区近年来出生缺陷发生趋势,本文调查和分析了2001-2003年东城区28 249例围产儿中出生缺陷发生的现况及其相关因素,为在低生育水平的人口形势下,制定有效干预措施,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形势和生育观念的变化,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模式也相应发生转变,积极探索新型人口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模式,适应新形势下育龄群众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需求,是做好今后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关键.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颁布与实施,我国的人口形势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新形势下,市计划生育技术指导所应充分认识其地位和作用,在全市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中,为全面推进优质服务工作起好龙头作用.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人口转变过程中人口健康问题的严峻性.中国的人口健康模式表现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点.这就是说,在非传染性疾病不断升高的同时,传染性疾病对人口健康的影响并未减弱,中国人口健康正面临着严重的疾病二重性的负担.由于目前的传染病发生状况与前大不相同,其特点是发病率相对较低;发病速度较快;发病原因较复杂;发病控制对策较难;发病影响较大;防控难度大等,单纯的生物医学医疗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人口形势下的传染病管理和防治的作用.
人口问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结合我国及山西省的人口形势,对如何控制人口数量,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商业的发展,人口流动的日益频繁、人口总量的急剧增加和结构的急速变动,新时期的宁波面临着更为错综复杂的人口形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宁波市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持续低于1.0,处于低生育水平.本研究通过开发和挖掘2010年宁波市"第六次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普")数据,兼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五普")数据进行纵向比较,分析低生育水平下宁波市育龄妇女的生育模式及其影响因素,为人口发展规划以及生育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在70年度末和80年代后出生的以独生子女为主,正是刚好进入生育高峰期的群体,而他们的婚育观特别是生育观和父辈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他们的婚姻状况、生育二胎意愿及现实生育数将直接调控着我国将来的人口形势。为及时了解他们的生育意愿和态度,对全镇144对符合政策的单独夫妇进行调查(其中有8对夫妇已申请再生育)。主要调查其婚姻状况、生育意愿、影响生育的原因、性别偏好、父母对子女生育数量和性别的影响等。为预测国家或地区未来人口发展,制定社会公共政策提供重要依据。
由中国人口学会主办的中国人口形势分析与展望学术研讨会于2015年2月9日在京举行。会议透露,一个新的出生人口小高峰正如期而至。2014年出生人口达到1687万人,比2013年增加47万人;预计2015年受单独两孩政策等影响,出生人口将保持上升态势。考虑到生育政策的逐步调整完善,出生高峰还会延续5年~8年,各方应全力做好公共服务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