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5月23日至6月28日,宁海县城关大桥李村发生甲型副伤寒暴发,共发病87例,罹患率达13.41%.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为一起以生活用水为主要传播途径的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
2000年11月临安市昌化镇白牛中心小学发生一起急性腹泻病暴发疫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验证实是一起福氏Ⅱ型志贺氏菌污染饮用水所致的细菌性痢疾暴发.
海盐县某小学自5月31日起学生中陆续出现发热、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的病人,至6月6日共发病77人,罹患率46.39%.经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为一起饮用被污染了的水源(浅井水)所导致的细菌性痢疾暴发,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2000年5月14~31日,遂昌县某中学学生中发生一起甲型病毒性肝炎,共124人发病.由于防治措施得力,疫情得到了及时控制,现将流行病学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999年7月24日至8月6日沅陵县棋坪乡灰溪村发生一起细菌性痢疾暴发流行,共发病264人,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资料分析和病原学检验,证实是因该村水井被粪便污染而引起的细菌性痢疾水型暴发,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999年7月24日至8月6日沅陵县棋坪乡灰溪村发生一起细菌性痢疾暴发,共发病264例,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资料分析和病原学检验,证实是一起因该村水井被粪便污染而引起的细菌性痢疾水型暴发,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996年7月26日至8月13日期间,武清县黄庄乡老米店村发生一起水型细菌性痢疾暴发流行,共出现急性病人269例,罹患率为7.82%.病例集中发生在8月6、7、8、9四日,共发生病人240例,占全部病例的89.22%;病例呈散在性星点分布;每户1、2、3、4例病人的情况均有发生;病人的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除哺乳婴儿外,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均有病例出现,8月9日对水源采取净化措施后,暴发流行平息.大雨后,供水泵损坏,停止供水两天,期间饮水源受到生物性污染,加之群众多有饮用生水习惯,是导致此次细菌性痢疾暴发流行的直接原因.逐村饮水源的保护、供水设施的改进和维修以及水消毒等,仍是目前控制肠道传染病发生与流行的主导措施之一.
2001年4月30日,遂昌县某小学学生中陆续出现发烧、腹痛、腹泻等症状的病人,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证实,为一起饮用水源被污染所导致的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暴发.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目的]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进一步作好霍乱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协助下,于2008年8月30日开始对大连开发区某高等学校从8月27日起发生的霍乱暴发疫情进行调查处理.[结果]该学校7 d内经病原学确诊患者19例(均为学生),检出带菌者1例(自备水井管理员),从自备水水源水和末梢水中检出9株霍乱弧菌,分离菌株均为稻叶型1 b;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在第2食堂食用凉菜、使用自备水洗漱等是发病的危险因素,不在学生食堂就餐是发病的保护性因素.[结论]此次疫情是因为自备水源被污染引起的霍乱水型暴发.
2002年9~11月,上杭县太拔中学学生中陆续出现发热、头痛、腹痛、腹泻、纳差等症状的病人,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证实这是一起饮用水源被污染所致的伤寒暴发.
2003年11月2~8日,费县某中学学生中发生1批发热、头痛、头晕、腹痛、腹泻病人,经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和临床、实验室检查,确定为饮用自备井水被污染所致的细菌性痢疾暴发.
2001年2~4月辽宁省朝阳市北票矿务局居民区发生了一起腹泻暴发,首批病人2月1日发病,从3月25日起不断有病例出现,4月7日至16日为发病高峰,确诊172例,罹患率 30.1%.各年龄组均有病例发生,青壮年居多,其中100例病人有家庭聚集倾向,占病例总数的 58.1%.大多数病例为轻型,个别病例有发烧达 39℃,起病急,有腹痛症状,腹泻为水样便或脓血便,里急后重,潜伏期 3~48 h,患者无一人死亡.
凤山县金牙乡下牙村于2003年3月28日~4月15日,5月7~23日,连续两次发生细菌性痢疾流行,经调查本次流行是水源受两次污染引起的水型暴发.现将结果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