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气下陷证】相关文献(7)
  • 大气下陷证中气下陷证探析

    《光明中医》 2009年1期

    大气下陷证、中气下陷证在临床上时常见到,但它们的理论渊源、病机转归、临床表现、治法方药有所不同,本文试从以上方面探析,明确中气下陷证非大气下陷证,在疾病的后期、危重期可转归为大气下陷证.

    大气下陷证 中气下陷证 升陷汤
  • 益气升提法的理论源流及临床应用探讨

    《中华中医药杂志》 CSTPCD 北大核心 2016年11期

    益气升提法是中医的基本治法之一.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探讨了益气升提法的理论源流及现代临床应用.总结认为益气升提法首倡于《黄帝内经》,发展于金元,完善于明清民国初期;在临床运用该法时,应当区分气虚证、气陷证,进而区分上气虚及中气虚,注意鉴别使用.益气升提法的代表方补中益气汤、举元煎、升陷汤等是现代中医的常用方,广泛应用于各科疾病的治疗中.这些代表方的适应证是有区别的,临床中应当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选用合适的方剂.

    益气升提法 气虚 中气下陷证 大气下陷症
  • 慢性心衰病大气下陷证与中气下陷证探析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STPCD 北大核心 2017年10期

    从临床观察出发,认为在慢性心衰病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常出现明显的大气下陷证和中气下陷证,二者症状表现与治疗确有不同.在慢性心衰病的不同发展阶段,“气”表现为不同的特点,故从慢性心衰大气下陷证和中气下陷证的渊源、临床表现、应用辨析其异同,提出二者的代表方升陷汤和升降汤各有其特点,并从方剂的组成、功效方面阐释在不同的心衰阶段如何遣方用药,为临床辩证化繁从简作初步探索.

    慢性心衰 大气下陷证 中气下陷证 升陷汤 升降汤
  • 冠心病介入术后大气下陷证与中气下陷证探析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STPCD 北大核心 2009年9期

    本文从临床观察出发,认为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有明显的大气下陷证和中气下陷证症候属性.从两证的渊源、表现,辨析其异同及动态演变规律,提出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处于"陷而不升、囿而不举、困而不运"的状态,从"升、举、运、转"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冠心病介入术后 大气下陷证 中气下陷证 "升、举、运、转"
  • 补中升提汤治疗中气下陷型便秘20例

    《河南中医》 CSTPCD 2015年8期

    目的:观察补中升提汤治疗中气下陷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40例以排便困难为主伴随便意频繁、排便不尽、便后不爽、肛门(会阴)坠胀、疲倦乏力等兼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凯格尔盆底肌锻炼治疗.治疗组采用补中升提汤加凯格尔盆底肌肉锻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20%,治疗组有效率为85%,两组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排便不尽、肛门(会阴)坠胀、便意感等症状较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且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补中升提汤治疗中气下陷型便秘疗效确切.

    便秘 中气下陷证 补中升提汤
  • 赤石脂禹余粮汤治疗放射性肠炎证治发挥

    《中医研究》 2018年7期

    赤石脂禹余粮汤出自《伤寒论》,善治久泻不止、滑脱不禁,具有温涩固脱止泻之功效,全方重在治滑脱下利.放射性肠炎是指盆腔或腹部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后引起的肠道并发症,可累及小肠、结肠和直肠,导致肠壁缺血,黏膜糜烂、溃疡,严重者可引起肠腔狭窄或穿孔,腹腔内形成脓肿和肠粘连等.中医学认为:放射性肠炎属下元不固,病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取赤石脂之温和禹余粮之质,两者相须为用,善于温里涩肠、固脱止泻.《伤寒贯珠集》曰:"赤石脂禹余粮之固下也."《素间·真要大论篇》曰:"诸厥固泄,皆属于下."临证时谨守"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之精髓,配伍痛泻要方用于脾虚肝郁证,配伍参苓白术散用于脾虚湿盛证,配伍补中益气汤用于中气下陷证,配伍四神丸用于中虚脏寒证,配伍乌梅丸用于寒热错杂证,配伍白头翁汤用于湿热下注证,随症加减,灵活运用,验效颇丰.

    赤石脂禹余粮汤/治疗应用 放射性肠炎/中医药疗法 脾虚肝郁证 脾虚湿盛证 中气下陷证 中虚脏寒证 寒热错杂证 湿热下湿证 验案
  • 试述从肝论治中气下陷证

    探讨从肝论治中气下陷证.认为中气下陷证虽为脾胃虚弱、气机不调、升降失常所致,但"肝为脾之主","肝为升降发始之根",其制在肝,肝气不能疏达升发是脾气不升的病机关键.临床治疗证明从肝论治中气下陷证,可取得更好的疗效.

    中气下陷证 从肝论治 中医治法
没有更多内容啦~
爱学术网-期刊论文服务平台 2014-2022 爱学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2 爱学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0050931号 版权所有:南京传视绛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