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对菲律宾近年主要自然灾害进行了调查,研究了菲律宾自然灾害的成因及损失情况.通过对历次灾害损失及原因分析,探讨了菲律宾抗灾能力及其脆弱的原因.希望对加强和完善我国应急反应体系,为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减灾救灾社会参与机制提供启示与借鉴.
防震减灾信息化能力建设是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内容,信息化能力建设增强了对地震监测、分析、预测、预报和抗震救灾的能力,在地震震情监测、分析,灾情信息的获取、发布、运用,应急处置和抗震救灾中都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自贡市防震减灾信息化能力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提升了自贡市对地震灾害监测、防御和抗震救灾的综合实力和水平。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应急行业的建设与发展,持续社会各界对减灾和应急事业的关注与探讨,为应急管理部门及产业单位提供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技术,“2015中国国际减灾与应急管理研讨会暨2015成都国际减灾与应急科技博览会”于4月15-17日四川成都举行,会议由国际应急管理学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北京大学数字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四川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成都市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等单位联合主办,亚洲基金会和四川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协办。本次活动以“提升城市抗灾能力、促进应急产业发展”为主题。
在谈容灾技术之前,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灾难.在日常的计算环境中,系统管理人员有时候会遇到系统出现问题而中断的情况,但是"中断"并不完全等同于"灾难".广义上说灾难大致包括三种类型: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地震、台风等);基础设施的损坏(硬盘损坏等);操作失误(误操作等).总之,对于一个计算机系统而言,一切引起系统非正常停机事件都称之为灾难.据统计,导致系统灾难的原因一般为:硬件故障占44%、人为错误占32%、软件故障占14%、病毒影响占7%、自然灾难占3%.因而,尽早制定和建立完备的灾难恢复计划,以增强系统的抗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