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地震灾害表明,震后及时采取应急措施是减少人员伤亡的最有效方法.能否及时获取灾区准确的震情和灾情信息,了解灾区的基本情况(如掌握灾区自然环境、人口分布情况和经济水平等),有效应用地震灾害应急指挥与调度系统对地震的发生进行及时响应,迅速可靠的地震现场调查和通讯手段来及时掌握震情灾情,以及可调用的救援队伍和装备物资等是地震应急救灾成败与否的基础保障和关键环节.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地震.在这场惊心动魄、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笔者作为一名中国应急救灾医疗队员奔赴灾区,参加了地震灾区伤员的救治过程.
护士的成长,在于更深刻地领悟到了生命的意义。生命是有限的,在有限的生命里,健康是生命的源泉。我们护士的存在,便是为了捍卫和促进人类的健康。
(一)初见天使
我第一次萌生当护士的想法,还得从2008年5月12日说起。汶川大地震不仅打乱了我们复习高考的节奏,更让我意识到在天灾面前,人类生命的脆弱。无数生命在那一刻消逝,包括在为理想而奋斗的高考学子。当人类在面临生命的威胁时,其他的一切都不能成为阻碍挽救生命的理由。护士们上午还沉浸在节日的快乐中,下午应急救灾命令一到,她们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灾区,有条不紊地开展救援工作。这需要多么强的应激反应能力和专业技术力!那一刻,我也想成为一名“白衣天使”,拥有这样的能力,为挽救生命而努力!
在受灾区难以有效开展医疗救助的情况下,医疗转移救助就成为必要,它是应急救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应急救灾转移机制,但在我国以汶川、芦山大地震为代表的大型应急救灾过程中,也暴露出规定不够具体、不太统一、政策性较强等问题.为此应借鉴世界先进国家做法,加以逐步完善:一是要提高统一领导机构行政级别并赋予实权;二是不断完善社会资源支持体系;三是构建救助系统的联动机制;四是明确医疗救助范围和标准;五是建立相应的责任与救济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