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是一种罕见的病毒性疾病,主要发生于中部与西部非洲热带雨林国家.该病于1958年首次在丹麦哥本哈根一实验室绿猴中发现,可引起实验用灵长类动物发病,因而得名为猴痘.此后在非洲动物血样检测时,发现许多非洲啮齿动物有猴痘病毒感染.该病毒也可感染小鼠、大鼠和兔.1970年刚果首次报告猴痘病毒感染人类的病例[1-3].
患儿男,11岁.3周前出现水痘病毒感染,行抗病毒治疗,3 d后患儿感觉肩背部广泛针刺样疼痛,在外院诊治,考虑病毒所致神经性反应,未予特殊重视.当晚,患儿出现发热,上下肢无力,二便失禁,肩背部及胸部紧缩感,行脊髓MRI检查发现C4~T6多节段椎管内硬膜外病变,混杂信号,脊髓受压(图1a),考虑椎管硬膜外脓肿.
痘苗病毒(Vaccinia virus,VACV)属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是迄今所知结构最为复杂的一类病毒,曾是预防天花病毒的一种有效疫苗.1980年世界卫生大会正式宣布天花被完全消灭,天花病毒在自然界已不存在,并推荐不需再接种痘苗.然而非法保存的天花病毒有可能成为生物武器而用于生物恐怖,停止种痘使得多数人暴露于感染天花的危险之中.为了预防和治疗天花及其它痘病毒感染、应付突发事件,上述这些重新唤起了人们对痘苗病毒作为一种疫苗及其相关诊断、治疗性制剂的研究开发兴趣.中和性抗体在抗感染治疗及紧急被动免疫预防方面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此可见,研制特异性针对痘苗病毒的中和性抗体以用于紧急预防和治疗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
水痘-带状疱诊病毒(varicella-zoster-virus,VZV)引起原发、潜伏性和复发感染.原发性感染主要表现为水痘,以全身出现水疱疹为特征.水痘痊愈后病毒长期潜伏在感觉神经节内,经再激活后引起皮肤感染是带状疱疹.虽然水痘在儿童多为轻症,但对青少年和免疫缺陷病人可致患病率和病死率的增加,并易患严重的A组链球菌和金葡菌的感染.VZV可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并可接种VZV减毒活疫苗进行免疫预防.妊娠期水痘病毒感染,孕妇病情危重,并可导致罕见但却明显的宫内综合征,使新生儿病情危重甚至危及生命.
山羊痘是由山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种古老的人畜共患的接触性传染病.但人群感染的临床病例报道较少.我院于2003年10月8日收治5例受山羊痘病毒感染的患者,经诊治后治愈出院,现分析报道如下.
由于无治疗水痘病毒感染的特效药物,因此目前预防水痘病毒感染的唯一方法是接种水痘疫苗.为了解影响水痘疫苗接种的因素,为控制水痘的流行提供依据,我们于2004年3~5月对周村区572名不愿为儿童接种水痘疫苗的家长进行了原因调查.
传染性软疣(MC)是一种由痘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的传染性皮肤病.近年来在患性传播疾病(STD)人群中感染率较高.我们于1997~2000年12月收集生殖器部位传染性软疣病例379例,现报告如下.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全身出现水疱为特征.2003年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灵山县那隆镇某小学发生一起水痘流行.该校共有13个班,467名学生,24例患病,无死亡病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