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月1月14日在上海举办了"第三届上海市临床医学工程学会学术论坛",会议由上海医学会临床医学工程学会、上海市医疗设备质控中心主办.会议邀请了卫生系统、医学会、行业协会、大学院校、政府采购、招标机构等相关组织的领导和同道出席,上海市二甲以上的70余家医院设备管理部门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多家医疗设备主流供应商的代表,共计250多人参加了会议.
本刊讯9月14日-18日,第五届全国医院洁净用房及相关受控环境建设与管理学术论坛在湖南张家界召开。
论坛由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医院管理研究所主办,《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杂志社、北京经卫联合医药信息研究所承办,并得到了湖南省卫生厅、张家界市卫生局的大力支持。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第十届编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暨预防医学新进展学术论坛于2012年4月20-23日在郑州成功召开.《中华预防医学杂志》总编辑陈君石院士及120余名编委和通信编委,中华医学会罗玲副秘书长,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游苏宁社长、袁桂清副社长,河南省卫生厅黄玮副厅长,郑州市卫生局许迎喜副局长出席了会议.一、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由编辑部吕相征主任主持.吕相征主任首先介绍了《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第十届编委会的遴选过程及组成情况;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袁桂清副社长对第九届编委所做的贡献表示感谢,并宣读了"中华医学会关于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第十届编委会组成的批复"、"第十届编委会表彰编委名单及第十届编委会组成人员名单";中华医学会及杂志社领导为总编辑、副总编辑现场颁发了聘书.随后,河南省卫生厅黄玮副厅长致辞,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游苏宁社长、中华医学会罗玲副秘书长也分别致辞,充分肯定了本刊所取得的成绩,殷切希望新一届编委与编辑部工作人员携手并进,共同努力,使杂志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在庆贺<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创刊50周年的日子里,我心潮起伏,思绪万千.我从事预防医学科研工作几十年,从<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学习到了丰富的知识.在担任<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常务编委的过程中,老前辈言传身教,传给我严谨的治学作风;在为<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审稿时,接触到活跃在各领域的勤奋的同事;在日常工作中,目睹了几十年如一日战斗在幕后的老黄牛般的编辑们.我强烈感受到,<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真真切切地是"我们的杂志",她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我们的学习园地,我们的学术论坛.她教授给我们知识,我们为她倾注心血.50年来,<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发展成为一个学术领先、作风成熟的优秀杂志,她像一块磁铁,把我们紧紧吸引在她的身边,团结一致,为保卫祖国母亲的健康贡献着我们的力量.
我的精神生活比较丰富,我订的发的送的有近20种报刊,每天浏览一下,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新的信息和知识,我还有四大柜的书籍.过去小时候没有条件读书,工作后没有时间读很多书,现在正好可以弥补过去的不足.我73岁学习了电脑,也经常上上网看看虚拟的广阔世界.我还参加老年大学学习书法、古典诗词.每周参加一、二次学术论坛,经常听到专家、学者们对天文、地理、生物、人文等方面的探讨、论述.加上每月一、两次雷打不动的集体政治学习活动,每天早晨、晚间固定的自我锻炼,以及不定期的书法活动等,每天的时间对我来说仍是很紧张而丰富的.
本报讯(记者秦秋)3月15-16日,由台湾中医师公会联合会主办、台北市中医师公会承办的第六届台北国际中医药学术论坛在台湾大学医学院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大会以“传承、创新、全球化”为主题,台湾地区有关领导人吴敦义、许铭能、何永成以及来自全球13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医药专家和中医药工作者2200余人出席了大会。
《环球中医药》杂志(CN 11-5652/R,ISSN 1674-1749)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主办。本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美国《化学文摘》收录期刊,张伯礼院士担任总编辑。
本刊以国内外中医药专业人员为主要读者。本刊科研文章与临床经验文章并重,主要栏目有:论著、中医病案析评、名医心鉴、学术论坛、争鸣、海外中医、中医英译、述评、综述等。本刊为月刊,大16开本,每期128页,每月6日出版。每期定价15元,全年180元。本刊2015年杂志可在全国各地邮局订阅,国内邮发代号:80-726。破年征订可联系本刊发行部。
由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和泰国中医药学会联合承办的"第五届国际中西医药结合学术交流大会暨心脑血管病学术论坛"于2012年9月14-16日在泰国曼谷帝日大酒店顺利举办.会议邀请到了泰中友好协会会长、泰国前副总理兼卫生部长功·塔帕兰诗先生,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名誉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大会名誉主席陈可冀教授,泰国中华总商会副主席、泰国华人青年商会会长李桂雄先生,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大会共同主席、中山大学吴伟康教授,泰国中医药学会永远名誉会长、大会筹备委员会主席陈文彪先生,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广东省医学科学院院长助理余细勇教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大会执行主席、广东省人民医院麦名建教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大会共同主席、中山大学陶军教授.新闻媒体记者、编辑等共计200余人参加会议,共收到投稿论文100多篇.
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12位专家,对《中华病理学杂志》、《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诊断病理学杂志》推荐的2013年度发表的原创性论文进行了认真评审,函审投票评选出一等奖论文1篇,奖金2万元;二等奖论文1篇,奖金1万元。本奖项重点奖励第一作者,且为45岁以下中青年病理学工作者。在2014年3月29日举行的“第十届海内外病理学术论坛疑难病例研讨会”开幕式上,吴秉铨病理学发展基金会的副理事长方伟岗教授为获奖人员颁发奖状和奖金。
吴秉铨病理学发展基金会近年来支持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评选的“吴秉铨优秀青年学者(参会奖)”2015年在评选、推荐奖项上,评选标准不变,奖励人数和内容上有所变动,奖励人数拟设置为4名,奖励内容为参加一次国际会议的邀请函。获奖者持此邀请函可参加国际妇产科病理学大会暨第12届海内外病理学术论坛(2016年10月28—30日),会议在由国际妇科病理学会、国际病理学会中国分会、北京大学医学部主办,于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会议的主题是当代妇产科病理学和女性健康,邀请了国际顶级妇科病理专家与国内专家学者进行面对面的充分交流,内容涉及子宫、输卵管、卵巢、生殖道、胎盘以及乳腺疾病的病理学和细胞学诊断、疾病的基因型分析和分子诊断。会议将展示和交流2014版WHO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的特点和应用经验。
为了交流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及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促进我国相关领域产学研相结合并造福民众健康。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分会拟于2014年8月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中华医学会2014年全国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学术年会》。届时,大会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作专题报告,并同时举办专场“青年学术论坛”。欢迎从事相关科研、教学、医疗、疾病预防与控制、检验检疫、生物技术研发等工作的专家学者积极投稿参会交流。本次大会将授予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编号2014-01-06-008“国”)8学分。
今年4月16日,2006年两岸四地护理学术论坛在古都南京拉开了帷幕,从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两岸四地"护理学术界的首次大团圆.笔者有幸参加了此次会议,深刻感受到两岸四地同胞那血浓于水的骨肉之情、那闪耀着人性圣洁光辉的护理之爱!
国际超声影像学术论坛大会于2004年11月1日在美丽春城-昆明隆重召开,来自国内外的著名超声专家、学者欢聚一堂(图1,2),共同交流、探讨超声医学的临床应用和发展,特别就介入性超声、超声造影剂、三维超声技术等学术前沿与超声领域创新发展的热点问题集中进行了探讨.
1 从肿瘤基因标志物的研究看人类征服癌症的历程[1,2]肿瘤标志物是肿瘤细胞本身存在或分泌的特异性物质,早在1846年,Bence jones就在多发性肿瘤患者的尿液中发现了一种特殊的蛋白质,这就是临床医生所熟知的本-周氏蛋白,由此,肿瘤早期诊断的意识开始产生.在随后100 a来,随着技术和人们认识的不断提高,肿瘤标志物也越来越引起重视,在征服肿瘤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肿瘤标志物一般按产生的方式分为两大类,即肿瘤组织产生及肿瘤与宿主相互作用而产生.
[本刊讯]由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北京医学会)内分泌学会和糖尿病学会主办的2015年学术年会暨京津冀内分泌和糖尿病学术论坛于2015年5月30-31日在北京首都大酒店举行,北京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郭晓蕙教授和北京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郭立新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共有约1600位来自北京、天津和河北等地内分泌和糖尿病领域的专家、医生和护士参加了本次盛会.
(2015年5月15日,北京)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联合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肝病学分会共同主办的“《世界卫生组织乙型肝炎预防治疗指南》中国发布会暨学术论坛”5月15日在北京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理事长刘晓峰、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代表施贺德、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李大川处长、联合国驻华相关机构代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王宇主任、国际肝病协会主席贾继东教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侯金林教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魏来教授,以及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各省(市、自治区)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肝病学分会的150余名领导、专家和患者代表出席了此次活动。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希忠主持了指南发布仪式。
"2006首届国际体外反搏学术交流会"和"中国体外反搏应用与发展战略高峰论坛"于2006年5月12-14日在中国广州隆重召开,这是体外反搏技术问世30多年来第一次举行的国际性学术论坛.大会由中国体外反搏技术和装置的开拓者、中山大学心血管内科教授、博士生导师郑振声教授与美国著名心血管专家William E.Lawson和John C.K.Hui教授共同主持.约500余名代表到会交流,其中40余名外宾分别来自美国、法国、俄罗斯、沙特、伊朗、印度、土耳其、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现将会议的主要内容简要整理报告如下.
2015年8月1日,《中国骨与关节外科》更名暨《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第一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于辽宁省大连市成功举办。会议由《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主编、中国工程院邱贵兴院士主持。在《中国骨与关节外科》杂志第三届编辑委员会成员的基础上,圆满完成了《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第一届编委会的换届改选工作,共聘任新一届编委会成员181人,以邱贵兴院士主编为核心,顾问17人,副主编12人,常务编委56人,编委95人。共98名编委出席了本次会议。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期刊中心刘小培主任参会并代表出版社对本刊所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编辑部主任、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主任翁习生教授代表编辑部进行了工作汇报,对过去一年来编辑部和杂志的各项工作进行了全面梳理,对下一步如何加强编辑部建设、发挥专家组稿/投稿优势、扩大与各学组的合作、组织开展骨与关节学术论坛等项工作提出了初步设想,希望每名编委每年为杂志投稿或组稿1~2篇,审稿不限。同时提出遴选编辑部主任、加强网站建设、开设远程定稿系统等具体举措,以加强编辑部力量和完善投审稿流程。
刘永雄教授要我在"2005中华肝胆胰脾(国际)学术论坛"就肝癌外科若干问题作一发言,如"预防肝癌术后复发的思路和策略;国外肝癌切除多用'规则性'肝切除,我们主张局部切除,所以复发率高;门脉高压症病人合并肝癌的外科处理是否合适;还有综合治疗的应用等".下面结合这些问题讲点"我见"."我见"的依据一是文献,二是我所的结果,三是个人的观点.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肝胆外科杂志>主办,宁夏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协办的"2008中华肝胆胰脾外科学术论坛",于2008年6月27~30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举行.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肝胆外科杂志》主办,温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协办的"2007中华肝胆胰脾外科学术论坛"于2007年6月15-18日在浙江省温州市举行.
第十三届"中华肝胆胰脾外科专业学术论坛"于2012年4月27日至30日在江西省九江召开.本届"论坛"以"肝胆胰肿瘤患者综合治疗的应用选择"为主题,共收到肝胆胰脾论文220篇,专题报告22篇.来自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的400余位学者和专家济济一堂.刘允怡院士和陈肇隆院士到会作专题讲演.刘永雄教授作了主题发言,联系当前实际阐明了相关的思考.其中强调:(一)对肿瘤病人综合治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明确是"减轻痛苦,延长生命",不能有盲目性.(二)科技进步为肿瘤病人的治疗不断提供了新的手段,它们是有用的,但也是有限的.
第十二届"中华肝胆胰脾外科专业学术论坛"于2010年4月16-19日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该论坛是中华肝胆外科杂志主办的例行的专业学术交流活动.它以提高为主兼顾普及为宗旨,既介绍专业学术新观点、新进展、新技术,又重视普及临床工作的成熟经验,是生动、活泼的医学继续教育课程.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肝胆外科杂志>主办、云南省丽江市人民医院协办的"2005中华肝胆胰脾外科(国际)学术论坛"于2005年4月6~9日在云南省丽江市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汤钊猷、中科院院士刘允怡和夏穗生、谭毓铨、张圣道、黄莚庭、孙家邦、王宇、石景森、梁力建、姜洪池、冯玉泉、朱岳(美)、王炳煌、王在同、彭民浩、江涛、倪泉兴、吴志全、张永杰、辛维藩、温浩、杨尹默、李非、张太平、苗毅、张群华、顾万清教授等专家到会,中华医学杂志社的副社长姜永茂编审代表中华医学会到会指导.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427人与会.中华医学会<中华肝胆外科杂志>总编辑刘永雄教授主持大会.论坛按照"围绕当前专科学术的难点、热点,共同分析和交流已有探索的成果,明确今后研究和提高疗效的取向和思路"的框架,共安排了基本外科、肝脏外科、肝移植、胆道外科、胰腺外科、内(腔)镜新技术六个学术板块,分别由专家作专题报告,到会代表发言、提问、争鸣、答疑的方式进行了紧凑有序又生动活泼、精彩纷呈的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