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明
本文通过对YY0600.3-2007标准的理解,结合实际检测经验重点讨论了呼吸机吸气和出气口的阻力、呼吸系统的泄漏、气源加权平均流速及最大压力限值等型式试验方法,对规范急救呼吸机的检验具有重要意义.
100年前,1907年10月,公司的创立者,Johann Heinrich Dr(a)ger,被授予一项专利技术--Pulmotor,第一台便携式短期使用的急救呼吸机,放在木匣中转运,简单、可靠、十分有效,因此它迅速成为遍布德国全境的救援服务队伍的必备设施.
从公元前1300年起,人类就有了抢救方法的记载,当时采用的是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方法,这可能是人类关于人工呼吸的最早记录.随后,人类不断探索呼吸抢救的新方法,到公元15世纪初,在西方有了气管插管的应用,开辟了人工气道建立的先河,19世纪初,风箱技术出现在欧洲用于对溺水患者的抢救;1912年出现了完全空气驱动和压力限制,也就是现在的活塞式电动呼吸机的雏形,供警察和消防队员用于复苏的抢救.此后,急救呼吸产品经过不断的发展,出现了急救呼吸球,气动气控急救呼吸机,气动电控急救呼吸机,电动电控急救呼吸机等类别,它们各自有自己的应用场合,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急救呼吸产业.
近年来,便携式急救呼吸机已经配发到部队师医院和旅(团)卫生队,是野战救护所、野战急救车及危重症患者抢救的必备装备.
1 引言野战急救车作为机动卫勤力量和部队卫生机构的常用卫生技术车辆,主要用于伤病员的急救和转运,上装有急救呼吸机、除颤监护仪、担架以及暖风机等设备.由于野战急救车特殊的工作特点,其运行过程中的振动、冲击等因素对装备的技术性能有较大的影响,装备出现故障的概率较大.根据我所多年的工作经验,本文系统总结了野战急救车厢体部分及上装设备常见故障的检修方法与修复后的质量验收标准.
因各级医院医疗水平存在差异,在院前急救工作中,如何使呼吸衰竭患者在经过本地医院积极抢救、稳定病情后,使用呼吸机在各级医院间安全有序地转诊是院前急救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呼吸机的使用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目前国内救护车上主要使用气动和电动型两类急救呼吸机来转运患者,现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11年1月间长途转运的43例呼吸衰竭患者使用J-Ⅲ型急救呼吸机(河南辉瑞医疗器械)和54例使用Shangrila 510急救呼吸机(北京谊安)的体会总结如下.
危重病人多合并呼吸衰竭或存在潜在危险,需要到综合医院的ICU予进一步综合加强医疗护理.在救治过程中,机械通气是关键性的治疗环节.
目前,国内外对于院前急性呼吸衰竭的救治还没有统一方案和标准.由于大型呼吸机不便携带,无法应用于院前急救,只能依靠徒手气囊通气维持呼吸,院前救治效果不理想.2008年1月~2009年10月,我们采用便携式J-IIIC型急救呼吸机救治院前急性呼吸衰竭3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