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以互联互通五级申报为契机,构建院内系统互联互通、数据融合利用、区域信息共享的门诊医生工作站一体化架构体系.该架构体系通过整合院内业务系统和区域信息平台,发挥全量实时数据中心强大的数据服务能力,融合数据利用.在保障医疗质量,提高诊疗效率,改善患者就诊体验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了数据利用,让医生与患者切实感受到互联互通带来的便捷,提高了医患获得感.
居民健康卡是方便居民就医和进行数字健康管理的重要工具.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是居民健康卡的应用支撑载体,承载着通过居民健康卡为市民提供动态的数字健康服务功能.市民持卡就医,便可以享受便捷、持续、高品质的数字健康服务.本文依据佛山市居民健康卡的试点做法,对居民健康卡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中的应用实效进行介绍、分析,以提供借鉴.
积极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健康管理和干预方式,实现智慧健康,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在总结浙江省过去几年实施数字卫生的成效与当前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要在云计算、大数据、强基础等理念下,率先突破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从而实现智慧健康发展目标.
本文聚焦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的妇幼医疗保健区域信息平台作为整个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实现载体平台,对保障妇女、儿童健康,提高出生人12素质,促进妇幼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的妇幼医疗保健区域信息平台建设,将有助于强化政府与社会对妇幼医疗保健卫生服务的监管,改善该体系的运行状态,提高妇幼医疗保健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对妇幼医疗保健卫生服务具有重要意义.探讨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的妇幼医疗保健区域信息平台构建工作的难点与重点及今后为整合到国家综合卫生管理信息平台中的前提基础,为今后具体实现此平台奠定理论基础.
随着国家关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相关标准的系列发布,苏州市不断探索和完善区域平台建设,提出了加强数据交换标准建设、着重深化平台基础框架设计、分层建设分步实施的技术思路,并探讨了区域平台应用的业务场景和发展方向.
目的: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再造远程心电诊断流程,构建分级诊疗背景下心电诊断和服务新模式.方法:依托区域卫生信息互联互通背景,通过构建线上诊断中心,整合线下服 务载体,探索"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有效模式.结果: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推进上级医疗服务的向下延伸.结论:区域心电网络平台构建能够有效解决传统线下下级医疗机构心电 诊断的痛点,充分发挥区域内的各个医疗机构长处,进一步优化诊疗流程,提升区域整体医疗服务能力.
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能力及水平,打破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壁垒,借助卫生信息化手段,我国各地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农村远程诊疗系统建设工作.通过介绍宁夏农村基层远程诊疗系统建设应用现状,探讨普及基层远程诊疗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对策建议[1].
佛山市建立覆盖五区的基于区域平台的妇幼保健监管平台,实现28个子业务的信息化管理;实现与公安、计生等部门的业务协同;实现与临床、社区等系统的嵌入式应用与共享;形成统一高效、资源整合、信息共享、透明公开、使用便捷、实时监管的佛山市妇幼保健工作监管体系.该体系使卫生管理者动态掌握卫生服务资源和利用信息,为卫生行政部门、妇幼保健机构提供全方位、自动化、科学化的管理与决策依据;将医务人员从繁琐的数据录入与人工统计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的时间用以满足广大妇女儿童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提高妇幼保健机构的优质服务能力.
应用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社区区域平台,能方便地动态掌握辖区居民的健康记录,对居民的健康指导有很好的导向性.区域医疗平台的良好运用,关键在于平台数据信息流通范围的深度,以及数据信息的效益性,对此进行了深入阐述.
文章利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收集的省属三级医院的医疗数据,对医改前和医改后患者医疗负担进行了分析,发现患者平均负担下降明显,新医改成效显著.
目的 建设区域性公共卫生业务信息管理平台.方法 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通过开发标准化的接口对全市公共卫生相关业务系统进行整合,使之在一个平台上运行.结果 对全市公共卫生相关业务系统进行了集成,建立了区域性疾控业务数据中心,初步实现了疾控业务统一平台信息管理.结论 本平台的建设提升了公共卫生信息收集的及时性与全面性,提高了信息利用效率.
近三年来,广州市卫生信息化力度不断加大,积累了一定的建设经验.通过对广州地区卫生信息化建设实践的介绍,期望可以给其他地区提供一定的借鉴,促进我国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多点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