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部长高强在2006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主题报告中,要求卫生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宽广的世界眼光","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在"十一五"期间紧紧抓住两个关键环节:涉及广大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大工作力度,力争有所突破.
明确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卫生工作的要求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我们一定要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宽广的世界眼光,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全面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这段话精辟地概括了<建议>的基本精神,明确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任务,回答了如何发展、靠什么发展和为什么发展的问题.联系到卫生工作的实际,有如下几个重要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
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知识化加速了教育的高新化、多层化、创造化和国际化,高等教育国际化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一种产物,是各国高等教育在面向国内的基础上面向世界的一种发展趋势,高等教育只有走向国际化,培养出具有世界眼光、能在国际舞台上大显身手的人才,才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第14条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大教育对外开放,加强教育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