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就VEGF、MVD的生物学行为与肾细胞癌(RCC)的关系作简要的综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肾细胞癌的生物学行为关系VEGF也称血管渗透因子,人类VEGF基因定位于染色体6P2l-3,全长14kb,包括8个外显子和7个内含子.VEGF基因编码分子量为45kD左右的同源二聚体糖蛋白,纯化后的VEGF表现为一种具有肝素活性的同源二聚体多肽,相对分子量为34 000~37 000.在正常胚胎发育时,有广泛表达,在正常成年人的组织呈低水平表达,但在肿瘤形成的病理过程中,有广泛表达.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剂SonoVue携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靶向释放、转染损伤血管防止其再狭窄的可行性.方法 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hVEGF165.建立兔股动脉的球囊损伤模型并随机分为两组:损伤后不干预的对照组;损伤后血管腔内注射携带VEGF基因质粒的造影剂并行超声辐照的实验组.4周后取损伤处血管,HE染色计算血管内膜/中膜面积比值,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了解血管壁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情况和VEGF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的血管内膜/中膜面积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免疫组化显示实验组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表达明显减低,同时可见大量VEGF阳性反应的棕褐色颗粒,Western Blot提示实验组VEGF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介导的靶向释放可以实现VEGF基因的有效转染,减轻损伤内膜的病理增生,有效阻止血管再狭窄发生,提示靶向超声可以为防止血管再狭窄的基因治疗提供新途径.
血管生成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一种特异的、强烈的血管内皮细胞促分裂因子和血管生成因子.
目的:探讨PTEN和VEGF165 基因mRNA表达在卵巢癌发生和演进中的作用.方法:利用RT-PCR方法检测正常卵巢(n=5)、卵巢囊肿(n=5)、卵巢交界性肿瘤(n=9)、上皮性卵巢癌(n=60)和卵巢癌细胞系CAOV-3中PTEN和VEGF 165 基因mRNA表达.结果:PTEN基因mRNA在卵巢交界性肿瘤和卵巢癌中的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卵巢和卵巢囊肿,P<0.05,与卵巢癌的临床病理分期呈负相关,P<0. 05,而与组织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在卵巢内膜样癌中PTEN基因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浆液性或黏液性卵巢囊腺癌,P<0.05.VEGF165 基因mRNA在卵巢癌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卵巢和卵巢囊肿,P<0.05,与卵巢癌的临床病理分期呈正相关,P<0. 05,而与组织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浆液性卵巢癌中VEGF165 基因mRNA 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上皮性卵巢癌,P<0.05.VEGF165 基因mRNA随PTEN基因mRNA表达的降低而升高,r=0.728,P<0.05.结论:在卵巢癌中PTEN基因mRNA表达下调和VEGF165 基因mRNA表达上调,2个指标分别与卵巢内膜样癌和浆液性囊腺癌的发生和病理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PTEN基因mRNA表达降低原因可能为通过上调VEGF基因mRNA表达促进新生血管形成,进而参与卵巢癌的发生和演进.
目的 构建VEGF基因RNA干扰(RNAi)慢病毒载体并实现其在人肝癌细胞MHCC97L中表达.方法 根据人VEGF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包含靶序列的互补DNA链,连接线性化的plenti6.3-MIR载体,构建miRNA慢病毒载体质粒,并转化至感受态细胞DH5α,进行测序验证.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293T细胞,包装生产慢病毒,测定其滴度.慢病毒载体转染人肝癌细胞MHCC97L,用Real-time PCR检测RNAi组(MHCC97-200)、阴性对照组(MHCC97-NEGA)和空白对照组(MHCC97-空白)中VEGF的表达情况,确定其干扰VEGF表达的有效性.结果 测序证实慢VEGF基因RNAi病毒载体质粒构建成功.慢病毒载体经293T细胞包装成功,测定病毒的滴度为3.23×109 TU/mL.慢病毒载体转染人肝癌细胞MHCC97L 48 h后,VEGF基因在mRNA水平抑制了72.2%.结论 VEGF基因RNAi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并实现在人肝癌细胞MHCC97L中的表达.
目的:构建含SNP位点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YUTR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为进一步揭示VEGF基因3'UTR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影响肺癌发病风险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rs3025039和rs3025040两个位点均为C纯合子的非癌症病人血液DNA为模板,扩增出两位点为C/C单体型、长度为1448 bp的VEGF基因3'UTR目的片段,测序验证后将其克隆至pMIR-REPORT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上,得到重组质粒pMIR-C/C.同时,我们以pMIR-C/C为模板定点突变两个SNP 位点,得到具有T/T单体型的重组质粒pMIR-T/T.将各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DH10B,筛选阳性克隆后提取质粒进行双酶切鉴定及DNA测序鉴定.结果:单菌落质粒测序验证显示带有C/C单体型的VEGF基因3UTR重组质粒pMIR-C/C构建成功;经两次定点突变,成功将pMIR-C/C质粒转变为pMIR-T/T,经测序验证未引入任何其他突变.同时生物信息学预测还显示rs3025040位点位于miR-199a/b与VEGF基因nRNA的结合位置,其改变可以影响miRNA与mRNA的结合效率.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含有两个连锁SNP的VEGF基因3'UTR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为今后VEGF基因3'UTR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背景与目的: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有力的血管生成介质,在肿瘤的生长及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探讨VEGF基因多态性与肺癌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以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对171例肺癌患者和172例健康对照者的VEGF基因-2578C/A及936C/T位点基因型进行检测,明确两个位点基因型.并采用PHASE110软件构建这两个多态性位点的个体单倍体型.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校正混杂因素,并进行多态性与肺癌风险关联性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携带至少1个-2578A等位基因的个体与携带-2578CC基因型的个体相比,肺癌发病风险降低(P=0.001,OR=0.303,95%CI0.153~0.601).性别分层分析显示:携带-2578CA+AA基因型男性患者其肺癌发病风险降低.936C/-2578C与936C/-2578A两种单倍体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16,OR=0.317,95%CI 0.124~0.809:P=0.018,OR=0.547,95%CI 0.331~0.903).病理分层显示:与其他对照组单倍体相比,C-C单倍体个体其腺痛发病风险降低(P=0.004,OR=0.237,95%CI 0.090~0.627).结论: VEGF基因多态性是肺癌危险因素的风险因素.
目的 通过检测Survivin、VEGF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Survivin、VEGF基因阳性表达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二者在肺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Survivin、VEGF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Survivin、VEGF基因在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其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P<0.01),二者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x2=8.5,P<0.01);Survivin、VEGF基因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病理类型、年龄、性别均无明显关系,而与细胞分化程度、TNM分期有一定关联,患者TNM分期越晚、细胞分化程度越低,Survivin、VEGF基因表达越高.结论 Survivin和VEGF基因可作为非小细胞肺癌的特异生成、抑制异性生物学标记物,二者的联合检测可为肺癌的诊断和靶向治疗、预后的判断等提供新的依据.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1(IGF-1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及与胃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8例胃癌组织中IGF-1R、EGFR、VEGF、HER2的表达水平,并结合其临床特点对其预后进行多因素综合分析.结果 108例胃癌组织中IGF-1R阳性表达67例(62%),EGFR 阳性表达55例(51%),VEGF阳性表达46例(44%),HER2阳性表达22 例(20%).胃癌组织中IGF-1R与EGFR、VEGF、HER2表达两两呈正相关性,其中IGF-1R与HER2的相关性最强.影响胃癌患者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IGF-1R、PTNM分期及Borrmann分型为胃癌预后独立因素,按其影响程度排序为:PTNM(HR 2.185,95% CI 1.623~2.941;P<0.001),IGF-1R (HR 1.755,95% CI 0.667~4.620;P=0.0255),Borrmann型胃癌(HR 1.174,95% CI 0.684~2.013;P= 0.0261).结论 胃癌组织中IGF-1R阳性表达率最高;IGF-1R表达与EGFR、VEGF、HER2表达两两间呈正相关性,提示其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协同作用;IGF-1R表达、PTNM分期及Borrmann分型对胃癌预后具有独立预测意义.
目的:构建人BMP-7及VEGF165基因共表达腺病毒并观察其在兔骨髓基质干细胞(rBMSC)中的表达.方法:利用AdEasy腺病毒表达系统构建人BMP-7及VEGF165基因共表达腺病毒AdB7V,体外感染rBMSC后通过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及RT-PCR、免疫组化方法鉴定外源基因的表达.结果:rBMSC经AdB7V感染后72h可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RT-PCR、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证实外源性BMP-7及VEGF165基因均可在rBMSC中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人BMP-7及VEGF165基因共表达重组腺病毒,证实了其在rBMSC的表达,为骨再生的局部联合基因治疗打下基础.
由于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术后再梗塞、手术高风险性,限制了对许多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进行血管成形术及搭桥术治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的发现,为不宜于行血管成形术及搭桥术治疗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即"治疗性血管生成".VEGF是强烈的有丝分裂原,可以相对特异性地作用于内皮细胞,对血管壁的成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没有影响,因此可以避免在发挥促血管生成作用时引起血管内膜异常增生等副作用.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因多态性与抑郁症的关联及其与环境交互作用在抑郁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提取274名汉族单相抑郁症患者(病例组)和273名汉族健康人(对照组)的全基因组DNA,应用单碱基延伸SNP分型技术(SNaP-shot)方法检测病例组和对照组VEGF-2578G/A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应用二项Logsitic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VEGF-2578C/A基因和负性生活事件的交互作用与抑郁症的关联.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VEGF-2578C/A基因型A/A、A/C、C/C频率分布为4.0%、37.6%、58.4%和6.6%、35.5%、57.9%;等位基因A、C频率分布为22.8%、77.2%和24.4%、75.6%,两组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880,P=0.391;x2=0.364,P=0.546).VEGF-2578C/A多态性和负性生活事件交互作用与单相抑郁症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P=0.716).结论 VEGF-2578C/A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与抑郁症不存在关联.
目的:探讨血管表皮生长因子(vaseular endotheliac grouth factor,VEGF)基因(-460C/T,+405 G/C,-2578A/C)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dymorphisms,SNP)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筛选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行腹腔镜手术的90例患者,选择60例腹腔镜术后病理证实为EMS且符合瘀热证的患者为观察组,其余30例同期行腹腔手术的输卵管炎性疾病患者为对照组.PCR测定VEGF基因-460C/T,+405 G/C,-2578A/C多态性,探讨EMS的发病机理.结果:两组患者VEGF基因多态性-460C/T的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 405G/C,-2578A/C基因多态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基因SNP类型-460C/T,+405 G/C,-2578A/C不构成妇女子宫内膜异位症易患性关键因素,但作为复杂因素之一,需要结合中医证型分析,作为EMS的临床诊断和疗效评价参考指标.
目的:探讨VEGF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8例胃癌组织及30例正常组织中VEGF基因的表达.结果:48例胃癌组织标本中有29例表达VEGF基因,而30例正常组织均不表达VEGF基因,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VEGF基因在胃癌组织中有较高的表达,对胃癌病人的免疫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目的 探究六味地黄丸对下颌骨骨折术后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下颌骨骨折的患者分成对照组(60例)和给药组(60例),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与骨生长和骨折愈合过程相关基因TGF-β1、BMP2、CGRP和VEGF基因在给药组相对于对照组中表达情况.结果 TGF-β1、BMP2和VEGF基因在给药组相对于对照组中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CGRP基因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并无明显变化.结论 六味地黄丸对下颌骨骨折手术后的愈合促进作用和TGF-β1、BMP2和VEGF基因的高表达密切相关,为临床中药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936C/T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肺癌的相关性.方法:以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对50例肺癌患者和50例对照者的VEGF 936C/T位点基因型进行检测,明确936C/T位点基因型,并行基因多态性与肺癌风险关联性的统计学分析.结果:肺癌患者VEGF 936C/T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 936C/T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可能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无关.
目的 探讨VEGF基因治疗和MSCs移植各对梗死心肌组织的影响.方法 将相同基因背景的SD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成A、B、C三组.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后,MSCs组注射MSCs 4×106 cells/50 μl.AdVEGF组注射AdVEGF 5×107 pfu 50μl.Control组(对照组)注射无血清IMDM培养液50 μl.移植前、移植后2、4周分别用超声检测心功能.病理中检测细胞存活分化和血管新生情况.结果 MSCs组移植2、4周后AdVEGF组与Control组相比,心功能较移植前有明显改善(P<0.01),而且病理提示大部分MSCs己向心肌样细胞分化.MSCs组和AdVEGF组都有促血管新生作用,MSCs组为(5.94±1.67)mm;AdVEGF组(13.59±1.08)mm,Control组(对照组)无新生血管出现.结论 移植于梗死心肌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存活,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受体的心功能.
目的 研究超声造影剂SonoVue携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靶向转染兔损伤动脉后血管内皮功能的恢复及程度.方法 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hVEGF165.建立兔髂外动脉的球囊损伤模型,并随机分为两组:损伤后血管腔内注射携带VEGF基因质粒的造影剂并接受超声辐照的为实验组,损伤后无任何干预为对照组.2周后超声检测髂外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完成后将兔处死取损伤处血管,HE染色计算血管内膜与中膜面积比值,免疫组化了解血管壁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实验组髂外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较对照组改善(P<0.05),但实验组的血管内膜面积与中膜面积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显示实验组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增殖核抗原表达明显减低,且见大量VEGF阳性反应的棕褐色颗粒.结论 靶向超声介导VEGF基因转染损伤的动脉管壁2周即可有效改善局部血管的内皮功能,有效增强VEGF的表达,并且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提示携基因靶向超声可以为早期改善介入治疗后血管内皮功能并由此防治再狭窄提供新途径.
目的 确定Taqman探针等位基因鉴别技术检测VEGF基因C-634G多态性的最适实验条件.方法 对影响VEGF基因C-634G多态性Taqman探针检测的反应体系及探针、引物浓度等主要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 最适反应体系为12.5μL,最适探针、引物浓度为:0.3/12.5μL.结论 建立了Taqman探针检测VEGF基因多态性的稳定实验方法 .
探讨新型纳米微囊载体应用于基因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转染效率、转移方法并与阳离子脂质体、质粒DNA进行比较.方法:以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165)为目的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M3.1/myc-hi sA-VEGF165,分别利用纳米微囊、阳离子脂质体介导VEGF165转染鼠成纤维细胞(3Y1),转染4h后镜下观察细胞转染后表型变化,24、48h后通过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观察瞬时转染效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检测基因表达水平及定位.MTT法检测对转基因细胞的毒性.ELISA检测经G418筛选后上清培养液VEGF蛋白持续表达情况.结果:经G418筛选后的阳性细胞克隆,为高表达VEGF的鼠成纤维细胞模型.免疫组织化学证实pcDNA3.1/myc-hisA-VEGF165在转基因的细胞中呈高表达,定位于胞浆.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纳米微囊转染3Y1细胞48h后细胞胞浆及培养上清中均有VEGF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显示纳米微囊转染效率明显高于相应浓度的阳离子脂质体,转染4h后镜下观察细胞表型显示1 0mM浓度纳米微囊有较高的毒性.MTT测定示纳米微囊对3Y1细胞有显著的抑制增殖作用并随浓度梯度变化,ELISA检测发现纳米微囊、脂质体组培养上清中VEGF蛋白表达水平可维持4周,但纳米微囊组随时间变化而下降,瞬时表达水平高于脂质体组.结论:纳米微囊转基因载体作为一种新型非病毒载体,具备基因治疗应用潜能,可能为血管重建基因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growth factor,VEGF)是目前最强有力的血管生成因子<'[1]>,能增加微静脉、小静脉的通透性,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裂与增殖,使细胞质钙聚集,诱导血管生成,在胚胎发育、创伤愈合、肿瘤生长与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VEGF的血管化作用是机体生理及病理性组织生长和损伤愈合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