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资料选取血清抗精子抗体阳性的免疫性不孕不育患者80例,均来自我院2003年4月~2003年8月不孕不育门诊.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两组病程均为2~6年.所有病例均经我院检验科快速金标法检测血清抗精子抗体(AsAb).
在我国乙型肝炎高发的现实情况下[1],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全血金标试纸检测因具有快速、节约血液资源、方便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无偿献血人群的初筛中,但与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相比较存在1%的不符合率[2].我们自 2003 年应用该方法初筛献血人群 HBSAg 以来,共出现 52 例 HBSAg 金标快速检测为阴性,后经两种 ELISA 试剂进行初、复检后确定为阳性血样,现分析报道如下.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金标试纸方便快速的特点广泛用于采血前献血者的筛选,减少了乙型肝炎阳性血液的无效采集,同时节省了人力、财力[1].现对北海市街头献血者血标本检测结果进行了实验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乙肝表面抗原(HBsAg)是乙型肝炎病毒外壳蛋白中的主要成分,其阳性是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是检查乙肝血清标志物中较重要的一项[1].近年来发展的金标法检测HBsAg与传统的酶免疫吸附实验(EusA)相比,具有简便、快捷、准确等优点,能够满足临床急诊的需要,且较适合使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单克隆抗体金标法检测便隐血,是一种固相标记免疫测定新技术在检测大便隐血项目上的应用.它是将特异的人血红蛋白单克隆抗体包被于纤维素膜上,当标本中含有人血红蛋白时,形成的抗原抗体结合物聚集在检测带,通过可目测的胶体金标记物得到直观的显色结果.
门、急诊手术以外科创伤、感染机会多为特点,尤其随着社会进步,妇科门诊手术日益增多及乙型肝炎、梅毒、丙型肝炎、艾滋病等传染病发病率的上升,医护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感染的概率大大增加,这种现象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日趋增多。金标法目前广泛应用于门诊术前免疫学快速检测中。但由于试剂灵敏度及操作和时间条件的限制,造成一定漏检不可避免[1]。我们针对本院妇科门诊1992份血清标本用金标法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 )、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1/2)、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 P)作初筛检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进行复检,并将结果统计分析如下,旨在探讨分析金标法检测妇科门诊术前4项免疫指标的临床意义与价值。
肌钙蛋白是肌肉收缩的调节蛋白,其中心肌中的T和Ⅰ亚基结构不同于其他肌肉组织,此二项测定的特异性明显优于CK-MB,在各类肌内损伤疾病甚至在严重的横纹肌溶解中,CK和CK-MB明显升高,但TnT和TnI不超过其临界值[1];而且灵敏度高,它们在正常血清中含量极微,在心肌损伤时明显升高,增高倍数一般都超过CK和CK-MB.
隐血实验在经历了几代灵敏度低、特异性差的化学方法后,推广使用灵敏度高、特异性高的金标(酶法)已为检验医学界达成共识.几年来我院在选用北京万华普曼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消保康便隐血胶体金检测试纸作便隐血时,深感其快捷方便高效可靠.同时也发现在做胃呕吐物隐血时出现假阴性(镜检有大量红细胞,用尿分析仪试纸条做+,联苯胺法+)经翻阅有关资料,现对其产生原因浅析如下.
金标法检测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免疫检测技术,从它问世到现在为止,已经在免疫学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金标法虽然具有快速、简便、样本用量少、不需仪器设备等优点,但其与ELISA检测的灵敏度却存在着差别,据统计它们的不符合率在1%左右[1,2].
我们采用金标法检测120例拟诊为心肌炎的患儿血清中CBVIgM、ACAIgM、ACAIgG抗体滴度,用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凝集法(TPPA)检测梅毒有较多报道,用胶体金法检测并替代TPPA的报道较为少见,本文就3种方法对318份标本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自从1998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在全国各地开始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血站采取了现场先采血后检验的方法.金标法因操作简单、反应快速而广泛应用于HBsAg的筛选.为了探讨金标法的可靠性,在应用该方法的过程中,我们对阳性标本用ELISA法进行复查,发现4例假阳性,现就金标法出现假阳性的原因加以分析和讨论,以期引起人们的重视.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实施,无偿献血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为了方便无偿献血者,缩短检验时间,各地血站都采用金标法检测HBsAg作为初筛试验,血液采集后用ELISA法复检HBsAg.我站在应用金标法的过程中发现8例假阴性(以ELISA法的结果作为标准),现就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近年来我科应用金标法作为健康查体者快速检测,对1620名查体者初复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就该法与ELISA法进行了比较,初步报告如下.
近年来,无偿献血比率逐年上升.现较多流动采血车采用金标法检测血样HBsAg,该方法快速、简便、特异性高,但存在漏检现象,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相比具有1%的不符合率川.故我们用金标法检测了22581份无偿献血标本,并与ELISA法比较,对其漏检原因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度流行区,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接近10%[1],而HBsAg阳性是造成血液检验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献血模式的转变,街头(流动献血车或献血屋)无偿献血已占相当份额.为减少因HBsAg阳性导致的血液报废,胶体金免疫结合试验(简称金标)已被广泛用于献血前HBsAg检测.由于街头采血工作的特殊性,应尽可能缩短献血者等候时间,为此笔者以100例HBsAg酶标试剂(ELISA)检测阳性标本作参照,测定不同时间段金标试剂HBsAg阳性检出率,以确定HBsAg金标法检测的最适显色时间.
本站于2000年7月~2001年5月对体检合格和全血HBsAg金标法检测为阴性的供血者共采血10 252人份,根据国家<献血员健康标准>用两种不同厂家生产的试剂分别进行全项检测,其中梅毒检测采用TRUST法(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检测呈阳性反应24份.再用两种不同厂家生产的TP-ELISA双抗原夹心法和TPPA(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对TRUST呈阳性反应的24份标本和两种不同厂家TRUST法检测均呈阴性的66份标本进行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梅毒螺旋体侵入人体后产生两种抗体,一种是针对菌体产生的具有种和属特异性的IgM和IgG抗体;另一种是螺旋体在破坏组织时释放的一种抗原性物质一类脂质,其刺激机体产生反应素.前者常采用梅毒特异性试验(如ELISA法、TPHA法等)来检测,后者常采用梅毒非特异性血清试验(如TRUST、RPR等)来检测.目前国内外血站采用非特异性血清试验筛查梅毒,例如国内常用的方法为TRUST和RPR.由于多种疾病患者甚至一些正常人血浆中含有导致产生反应的心拟脂,故梅毒非特异性血清试验中可出现生物假阳性(BFP)反应[1].本文用TRUST方法对1000例献血者梅毒初筛全阴性的标本,用梅毒金标法检测,阳性者用ELISA法确认,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实施,无偿献血制度正在我国实行.无偿献血流动范围广、随机性强,现在除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采用快速金标法检测外,对于其它项目大部分血站采用先采血后检测的方法,结果造成血液浪费.但若血站仍采用传统的先采样化验再采血的程序,就不能保证献血者在短时间内采血.
轮状病毒在全世界分布广泛,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在腹泻病的病毒病因中,它占整个腹泻病的1/4,无论在发达或发展中国家,A组(婴幼儿)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都有较高的发病率,是婴幼儿发病和致死的重要病因。因此,对婴幼儿腹泻及时明确病因,对治疗、预防和流行病学研究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深圳市1998年53例腹泻婴幼儿类便标本中轮状病毒感染状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收集 1998年10月至次年1月份,在深圳市人民医院采集急性胃肠炎患儿粪便标本53份,保存于-20℃备用。1.2 HRV-RNA提取基本上按Clarke等[1]报道的方法进行。1.3 PAGE及银染色取HRV-RNA20ul及样品缓冲液10μl混匀后,加样15μI,在垂直板不连续电泳系统上进行电泳,恒定电流20mA,电泳约4h,并用Herring〔2〕法对电泳后的凝胶进行镀银染色。1.4 金标法试剂来源为福建三明市蓝波生物技术研究所生产的金标免疫斑点试剂盒,操作按说明书进行。结果判定:板孔中央出现红色圆斑(不论强弱)为阳性,不出现红色圆斑为阴性。2 结果2.1 PAGE和金标法检测HRV的结果用PAGE检测的53份标本中,阳性23例,阳性率为43.4%;金标法检测结果,阳性率为39.6%,两种方法检测均呈阳性的20例,均呈阴性29例,两者的符合率为92.5%,经统计学显著性检验,x2=0.25,P>0.05,提示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
1 材料与方法1.1 检测对象 2010年1月到2010年12月,本院查体中心健康体检人员6320人.1.2 检测试剂 艾康生物技术(杭州)有限公司的HbsAg金标试纸,灵敏度为1ng/ml;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bsAg酶联免疫试剂盒.
随着非固定采血点的无偿献血深入开展,快速金标试纸法筛选HBsAg已经在许多血站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试纸条的灵敏度和操作方法所限,存在着一定的漏检.为了解漏检原因,笔者对金标法初筛合格的血液,经ELISA法复检出的阳性标本,再用金标法作对比试验,并对漏检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报告如下.
我国是乙肝病毒感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卫生部疾病控制中心在1991~1994年组织全国30个省6.7万人的调查,乙肝的流行率为57.63%[1].为避免HBV的血源性传播,HBsAg检测是血站系统的重要工作之一.因为我国HBV的高流行性,大多数血站在采血前进行HBsAg 的初筛检验.但用酶标法初筛,抽血多,检测时间长,给献血者带来不便.而金标法以其快速、简便、用血少等特点,被我站用于 HBsAg的初筛试验.本文通过对1年初筛结果的分析,对金标法在无偿献血者HBsAg初筛的实用性进行评价.
HBsAg漏检原因较多,现将金标法检测HBsAg漏检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对象2009年1~12月本院门诊患者及健康体检人员.采用艾康生物技术(杭州)有限公司的HbsAg金标试纸,其灵敏度为1 ng/mL,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HBsAg酶联免疫试剂盒.将金标法初筛为阴性的标本离心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进行初、复检.当两次测定的S/CO≥1确定为阳性,并再次用金标做出对应检测.
目的 轮状病毒(rotaviru,RV)是造成婴幼儿秋冬季节性腹泻的主要原因,RV-Ag的检测对病因的确定有直接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提高RV-Ag的检测率.方法 发病后0~2 d取大便用金标法检测,同时抽取静脉血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3 d后再取标本分别用金标法检测大便和ELISA法检测血清中病毒阳性率.结果 3 d后的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前者.结论 发病后3 d的标本检测率明显提高.
金标法是利用胶体金在碱性环境中带负电的性质,使其与抗体相吸引,从而将抗体标记.我们在使用免疫胶体金标记超薄切片抗原的实验中深深地体会到,要提高标记阳性的成功率,某些因素将在实验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1、材料和方法1.1材料 20例通过光镜、免疫荧光、电镜诊断为IgA肾病的肾活检组织的环氧树脂包埋块.1.2方法取肾活检组织,经0.05%戊二醛,1%多聚甲醛(二甲砷酸钠缓冲液配制)固定3-4h,1%OsO4后固定2h,梯度丙酮脱水,Epon812包埋,60℃聚合12h,制备超薄切片(50-70nm),粘贴于带有formar膜的镊网上.以下实验在湿盒内进行:10%H2O2蚀刻30min,双蒸水冲洗;正常羊血清30m in;0.05M TBS冲洗;一抗((1:10)4℃冰箱内孵育20h,加室温2h; 0.05M Tris冲洗;正常羊血清孵育15min;0.05M Tris冲洗,0. 02M Tris(其中含0.1%BSA 0.05%NaN3pH8.2)冲洗;二抗 (1:20),室温孵育2h;0.02M Tris冲洗,0.05M Tris冲洗, 0.05M Tris加Tritonx-100浸洗,3次每次10min,双蒸水冲洗 ;1%戊二醛固定15min,双蒸水冲洗;铅铀双重染色,电镜观察.2、结果金颗粒主要集中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胞质,有的沉积在线粒体内,或刷状缘其间 .详细内容见(用金标法检测细胞因子在人IgAN肾细胞内的位点及意义)金晓明等一文.3、体会和注意事项3.1 戊二醛的浓度直接影响抗原的保存.我们经过多次实验,戊二醛浓度在0.05%, 多聚甲醛1%时,固定时间不少于3小时,组织大小在1-2mm3,组织结构保存良好 ,同时对抗原影响也不大.3.2 抗体的稀释液采用0.05M Tris,0.15M NaCL,pH7.0,含 0.05%聚乙二醛(PEG)和0.05%NaN3.其中PEG可以使金颗粒分散, 提高蛋白质间的结合力,有利于一抗与二抗的结合,血清和BSA作为稀释液时都没有PE G效果好.一抗与二抗的稀释比例根据所标记抗原的情况而定.3.3 Triton x-100加入到0.05M Tris缓冲液中作为冲洗液,可以提高胶体金的穿透力,同时Triton x-100又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在2抗标记后用含有0.05Triton x-100的Tris缓冲液浸洗30min,可以清除一部分非特异性反应的胶体金,使切片中组织形态清晰,提高样品的反差,而过量浓度的Tri ton和过长时间的浸洗会破坏组织中的膜结构.3.4 在实验中采用网架装载铜网,一次可以同时孵育几张到几十张超薄切片,同时不用担心在孵育过程中切片的正反面,又可避免镊子夹破支持膜和切片,节省每一实验步骤中的操作时间.网架是用铜网装载盒制成的,钻漏铜网盒,按所需的大小锯成小网架.清洗时用浓盐酸浸泡几分钟后冲洗,放在无水乙醇中保存,待下次使用前晾干.
IgA肾病(IgA N ephropathy,IgAN),为世界各地区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之一,其中1/3 的病人于10~20年内逐渐进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目前对IgAN的研究热点是多肽类细胞因子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作者等通过用转化生长因子(TGF β)、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20例IgAN的免疫组化检测发现 ,TGFβ和bFGF在IgAN的活动期大量表达于肾皮质区的近曲小管和部分远曲小管的上皮细胞内,肾小球的系膜区亦见散在的表达.在完全或不完全硬化的肾小球周围的萎缩肾小管并伴有淋巴细胞浸润区域可见大量的TGFβ、bFGF的表达.为进一步了解上述细胞因子存在的位点,我们选用了金标法进行了免疫电镜观察.1、材料和方法1.1材料肾活检组织主要来源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院肾内科.选用通过光镜、免疫荧光、电镜诊断为IgAN的20例环氧树脂包埋的组织块.1.2方法①免疫组化:TGFβ和bFGF抗体均由北京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提供.采用s ABC法,具体步骤略.②免疫胶体金:羊抗兔IgG-胶体金3nm和5nm,由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采用间接法,具体步骤见[免疫胶体金在标记超薄切片中抗原的几点体会]宋雁南等一文.2、结果2.1免疫组化检测 TGFβ、bGFG在IgAN中弥漫的分布于肾皮质区的近曲小管和部分远曲小管的上皮细胞内(70%和90%),在肾小球内可见散在的细颗粒分布于系膜区(45%和35%).2.2免疫胶体金检测金颗粒(标记TGFβ、bFGF细胞因子)主要集中于小管上皮细胞的胞质,有的沉积于线粒体内,或刷状缘其间,或内质网表面等,在肾小球的系膜区、基底膜、内皮细胞及足细胞,亦可见散在的或集中的金颗粒.bFGF在肾间质内也表现为散在的金颗粒.3、讨论金标法是Faulk和Taylor(1971年)提出的,并首先用于免疫电镜.金标法是利用胶体金在碱性环境中带负电的性质,使其与抗体相吸引,从而将抗体标记.金颗粒集中的部位,既是抗原、抗体反应的部位.通过金标法,可以在细胞器的水平上观察到TGF β、bFGF细胞因子主要存在于小管上皮细胞的胞质内、线粒体内及线粒体周围,脱落于管腔的上皮细胞周围亦存在.实际检测的TGFβ、bFGF细胞因子是促进系膜增生的细胞因子,如果同时检测抑制系膜增生的细胞因子,可以将镍网翻过来,加上抑制系膜增生的细胞因子的抗体做双重染色(选用直径不同金颗粒),可在超微结构水平上,对促进/抑制系膜增生的细胞因子在IgAN肾组织中相互作用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