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用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将108例U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观察两组心绞痛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发作间期及心电图变化。随访1年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UA优于单用阿司匹林,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UA,效果显著,有益于减少严重心血管事件。
在肝炎、肝硬化、肝癌“三步曲”的发展进程中,如何精准评估肝脏功能状态,合理科学实施针对性治疗,及时确切判断疗效预后,是对临床医生的挑战,亦是循证医学的要求。而要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在于严格、规范制定和执行肝脏疾病数字化评估体系。
在完全性房室脱节的情况下,不论是干扰性的或是阻滞性的,一旦发生了隐匿性交接区夺获(Concealed juncticnCapture CJC),便使完全性房室脱节变为不完全性房室脱节,或者使房室脱节恢复为窦性心律.从而有利于对其疗效预后乐观判断提供了有力依据.本文3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皆发生了CJC,均治愈出院,现报告分析如下.
不同人群在相同环境下有的发生肿瘤,有的不发生,原因就是不同个体体质差异对环境的反应性不同,个体体质的特殊性决定机体对某种致病因子或疾病的易感性.对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而言,同是感染EB病毒或逆转录病毒等外邪,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的体质特征最终决定机体更易罹患该病.中医体质不仅决定人体感邪之后发病有否,而且决定人体疾病的证候本质,并最终影响疗效.相同病理类型DLBCL疗效及预后的异质性应源于体质的差异性.虽然现代医学强调的分层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杜绝一个方案“包治”所有病人的弊端,但仍然不能实现“因人因证之辨”.故而,临床难免出现,用同一方案规范化治疗相同病理类型的病人,疗效及预后却有明显的差异.所以,治疗此病当区别不同体质而行之,即“因人施治”.探讨具体体质条件与DLBCL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探明不同体质DLBCL的生物学特征,辨析体质与DLBCL发病及疗效预后的关系,将有助于对DLBCL进行进一步的分层,最终实现“治病求本”“因人施治”.
目的 探讨软组织肉瘤术后放射治疗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36例进行术后放疗的软组织肉瘤患者,全部采用6mv-X线照射,常规照射40-50Gy,然后缩野再用8-14Mev电子线照射,总剂量60-70Gy.结果 3、5年生存率分别为71.6%和41.2%.结论 术后放疗能提高软组织肉瘤的生存率,主要影响因素是肿瘤的临床分期.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是在广东省和香港南部地区等讲粤语的人群中高发[1-2].EB病毒(EBV)是一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与鼻咽癌、伯基特淋巴瘤以及多种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3].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具有EBV的基因组,并可产生各种抗原,感染EBV的鼻咽癌患者根据EBV核抗原,早期抗原,膜抗原,衣壳抗原均产生相应的IgG和IgA抗体,故绝大多数鼻咽癌患者血清中有抗EBV抗体的存在[4],其水平随着病情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是鼻咽癌的诊断、治疗后疗效判定和预后的可靠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