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及其法典标准的介绍,让读者了解国际食品法典的目的 、角色和运行机制等,从而对国际标准有更清晰的认识.通过分析国际食品法典的上述特点,进一步为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提出如下建议:构建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时正确认识并灵活运用国际食品法典;应优先考虑基础标准;制定更加实用、合理的各类卫生规范;正确处理基础标准与产品标准的关系;积极借鉴方法标准;建立综合性的营养类标准;加强相关的风险评估能力建设.此外,还对如何有效地参与法典工作提出了如下建议:规划国家法典委员会的结构和运行机制;建立专门的国际事务追踪部门;建立长期稳定的参会机制;熟悉法典的议事规则;重视专家参与国际事务的作用;发挥主持国的作用等.
为给我国修订理化检验方法提供借鉴,比较了食品中8种无机污染物在我国标准理化检验方法GB/T 5009-2003与CAC推荐的分析方法之间存在的差异,主要是分析方法的种类和参数的比较.我国现有的分析方法与CAC推荐的方法基本接轨,铅、砷、汞、镉、锡、铜、锌7种元素分析方法的种类略多于CAC;我国标准检验方法普遍缺乏必要的技术参数;原子荧光法为我国特有的分析方法.建议按国际上通行的方法建立我国分析方法的参数;积极完善和推广原子荧光法;增加元素价态分析和同时检测多种元素的现代仪器分析技术.
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随着食品工业的迅猛发展,食品贸易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地位.1995年1月,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结束,世界贸易组织(下称WTO)正式成立,主要涉及食品贸易的卫生与植物检疫协定(SPS协定)与贸易技术壁垒协定(TBT协定)成为WTO的马拉加士协定的附件随之生效,这两个协定都明确规定食品法典标准在国际食品贸易中具有准绳作用.
7 阿根廷2005年6月10日,阿根廷通过了一份决议草案,取代并合并了阿根廷《食品法典》中的多个条款.制定了奶制品的卫生健康要求.该草案对奶制品的要求包括感官特性、有毒金属、有毒物质、生物毒素、抗菌残留、杀虫剂残留、添加剂以及有关奶制品鉴别和质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