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考试时偷看答案,称为作弊.当今的作弊行为远不止表现在各种考试上.撇开那些违法违纪行贿受贿者不说,做什么事情都想投机取巧也不乏其人.这些人不是考虑怎样调动自己的智慧与力量去跨越障碍克服困难,而是将自己的"小聪明"发挥到极至,琢磨着怎样打"擦边球",推敲着如何找盲点,钻空子,蒙混过关,以期达到成本最小化,利益最大化.
一、问题的提出作弊行为的本质是一种用欺骗手段获得个人利益和竞争优势的行为.考试作弊通常是指考生在考场上采取不正当手段以获取高于自己实际成绩的行为,常见的考试作弊形式有偷看、夹带、传递、顶替[1].美国权威考试机构ETS的考试安全部门把考试作弊概括为抄袭或传递、代考或假冒、事先获得考试内容有关信息3类.在考试研究中,考试作弊是作为影响考试公平、公正、准确、可靠的外部因素予以控制的[2].
考试作弊现象在各高等院校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高校学生考试作弊是影响高校学风建设的一个大问题,高校对考试作弊行为有明确的处罚规定.但我们无法否认这样一个事实: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始终未能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考试作弊作为学生中常见的一种错误行为,它既影响了对教学质量评估的可靠性,又助长了学生的不良品德,是学生中的不正之风.杜绝学生考试作弊历来就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治学生考试作弊顽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因此,正视高校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分析作弊现象新特点,探讨防治这种现象的对策,对于优化高校育人环境,加强校风学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采用匿名问卷的方法,收集259名医学生对作弊行为的态度,以及自己有无作弊的行为.分析结果显示,作弊发生率为26%,男生多于女生,作弊学生中有67%在初、高中阶段有过作弊行为;作弊方式以抄袭、夹带和交换答案为主;多数学生认为作弊行为对自己和他人是一种伤害,但作弊学生多持宽容态度,而非作弊学生持严厉和否定态度.对作弊行为发生原因和对策作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