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力传递】相关文献(2)
  • 探讨悬臂梁的存在及其长度对种植牙周骨界面应力传递、分布规律的影响

    目的:分析种植牙周界面应力传递以及分布规律受到悬臂梁存在和其长度的影响。方法借助三维有限元方法,探讨悬臂梁的存在及长度,对种植牙周骨界面应力传递和分布规律。结果悬臂梁的存在会对种植牙周颈部的密质骨内的拉应力和压应力产生影响,如果长度增加,应力也会相应的增加。结论悬臂梁的存在即长度增加,会使该侧种植牙颈周应力有较大的增加,因此应力完全由颈周密质骨承担,进而最大程度的增加种植牙周颈部的骨吸收。

    悬臂梁 种植牙 应力传递 分布规律
  • 介绍一种新的颈部旋转复位法

    《颈腰痛杂志》 CSTPCD 2001年2期

    一些颈部的劳损或损伤所致的颈椎小关节紊乱,在临床中主要靠手法治疗,笔者在临床中摸索出一套治疗该病的改良旋端法,自1997年7月应用至今,疗效满意,现将本手法介绍如下:1 手法与操作  患者坐位,医者站于患者身后,以颈3棘突左偏为例。术者左拇指抵压于颈3棘突左侧,准备向右推顶:右拇指抵压于颈3横突上,准备向前推顶;术者双手之另四指均前伸于面颊部,食中指分开夹持下颌骨以端托头部。复位时,将患者头部前屈30°并略偏向右(健)侧,松开颈后关节以利于复位。然后将其头部向左旋转,当双手拇指感到旋转应力传递到指下患椎时,瞬间发力,以一个向左、向上的脆劲端提扳动,同时左右拇指一右顶,一前推,协同用力,完成复位(如图1)。感到指下患椎轻微错动并伴清脆的关节归位声,触诊压痛减轻或消失,棘突偏歪纠正,同时患者立感症状缓解,示手法成功。2 讨论2.1 颈部劳损或不良外力等因素作用于颈椎小关节,可使其相对位置关系发生细微错动;或在椎间盘退变时其高度、体积变小后,使小关节受到不良应力影响,致其相对位置关系发生异常[1]。由其所继发的一组颈部或颈源性症状。临床中主要用手法治疗。2.2 改良旋端法克服了传统颈部推拿手法[2]在应用中定位点不易找准,用力角度、方向不易控制的缺点,利用患椎棘突、横突、及下颌骨三处力的支点共同作用于患椎(如图2),定位明确有效。术者双手食中指分开夹持下颌骨以端托头部,这有利于掌握头部的屈度及旋转角度,所以其复位成功率及安全性均高于传统颈部推拿手法。

    颈部劳损 推拿手法 颈椎小关节紊乱 下颌骨 位置关系 手法治疗 拇指 棘突偏歪 患者 复位 旋转角度 临床 椎间盘退变 症状缓解 应用 应力影响 应力传递 疗效满意 夹持 定位
没有更多内容啦~
爱学术网-期刊论文服务平台 2014-2022 爱学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2 爱学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0050931号 版权所有:南京传视绛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