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56岁.9个月前体检B超发现右肾下极占位性病变,无血尿、高血压及肥胖等表现.因未怀疑肾上腺的病变,故未做有关的生化检查.CT扫描:右肾下极外分见一突出于肾轮廓之外的肿块,大小约2.7cm×3.1cm,平扫与肾脏等密度,CT值23HU(图1),增强后肿块边缘呈环状强化,中心为低密度囊变,CT值29HU(图2).肿块外缘规则,内缘位于肾轮廓内,与肾实质无明确分界.在肾上腺的正常位置见到形态正常的右肾上腺.手术见右肾中下极外缘有一完整包膜并与肾实质有明确界线之肿块,将其完整剜出,保留右肾.肿瘤摘除后,肾皮质有一深陷的压迹.病理:肿块呈灰白色,约板栗大,切面部分呈囊性变,有陈旧性出血.镜下:送检组织为肾上腺结构,少数腺腔扩大,内充有粉染分泌物,有区域性出血及坏死.病理诊断:肾上腺皮质腺瘤(图3).
肾内副肾上腺少见,我们曾遇2例,一例为正常肾上腺组织,另一例为非功能性肾上腺皮质腺瘤,均经手术证实,现报告如下:例1女,32岁.因急性胰腺炎住院,B超发现右肾占位性病变.患者平素健康,无腰痛及血尿史.查肾区无叩击痛.BP12.0/8.0kPa.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正常,静脉肾盂造影未见明显异常.CT检查:平扫右肾上极前方见一等密度影向前突出,增强扫描见该影呈三角形,密度明显低于强化的肾实质,病变区CT值与平扫无明显变化.平扫及增强病变区均密度均匀,最大径约2.4cm×2.8cm,前缘呈弧形向前突出(图1).CT诊断为右肾上极良性占位.手术所见:肿瘤位于右肾上极,约2cm×2cm×2.2cm大小,嵌于肾实质内,表面被覆肾筋膜,包膜完整,与周围脏器无粘连.
患者女,32岁.因外院B超发现右肾占位性病变转入我院.患者平素健康,无腰痛及血尿病史,月经规律、经量正常.查体:双肾未触及,肾区无叩痛.Bp:12.0/8.0kPa.实验室检查:除尿LEU 100U/L,ERY 250U/L外余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正常,静脉肾盂造影亦未见明显异常.
手术所见:切开肾区周围腹膜,游离肾脏后见右肾内上后方,脊柱旁、下腔静脉后方有一约4 cm×2.5 cm大小肿物,粗针穿刺抽得脓样物,送检;切除肿物。因胆囊内有结石且呈慢性炎症,切除胆囊。 实验室检查:肿物内液常规涂片,白细胞(++);肿物内液细菌培养2 d未见生长。 病理报告:副肾上腺,呈变性坏死改变。 讨论:副肾上腺又称附属肾上腺或异位肾上腺组织,少见。都为临床检查时偶然发现。副肾上腺可出现于肝胆脾附近、腹膜后和内生殖器附近,主要见于肾和肾上腺周围区域。临床上都无症状。国内影像学文献未见副肾上腺及其病变的资料。本例术前B超和CT均误为腹膜后肿瘤。本例因副肾上腺组织发生变性坏死,内有液化区,故其影像表现更显特殊;CT平扫上呈高于肝脏密度的不均匀影,增强边缘强化较明显,内部有低密度未强化区。本例提示,在腹膜后尤其肾周区域肿物的影像诊断中,在无法明确定性时,应考虑到有副肾上腺及其病变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