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气象观测开始最早的国家之一,殷代的甲骨文里已有许多卜雨问晴的记载.有人对317片甲骨进行统计,发现其中104片是与气象有关的.其中卜雨的有93片,卜晴的有4片,卜暴风雨的有5片,卜雪、卜雹的各1片.这是已知的世界上最早的天气预报.人生活在大气之中,天气气象条件是影响人体生理、心理感觉的一种重要因素.人类适宜生存的气象要素范围是有限的,当气象要素高于或低于一定的阈值时,就会对人类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引起身体的不适、情绪波动,进而诱发疾病,促使旧病复发等.
在东方传统文化中,<易经>以其深邃无比,包罗万象的内容不断地吸引着一代代人的目光.<易经>的兴起,也许是在中古殷代的末期.它的作者,是有忧患意识的人.传说,周朝的文王被囚里时,制作了卦辞,用意是教人防止忧患.<易经>向人们所启示的,是德行的修养和防止忧患的方法.德是人生的基础,谦是德的杠杆,而克己则是行为的准则.
中国古藉有载:(1)殷代甲骨文中有"耳病"的记载;(2)巢氏病源一书有关耳疼证侯的描述:耳部跳痛不治会成痉,脊强背直.若成脓排出,则邪气歇.
闻诊,即通过听声音和嗅气味以了解患者病情的诊察方法.早在殷代就已有"疾言",即语言方面的疾病.<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言扁鹊能"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声音而知所苦".而<难经>则将闻诊与其他三诊相提并论,以望、闻、问、切为序,确立了闻诊在四诊中的位置,强调了闻诊的重要性.然而,作为四诊之一的闻诊,在当今中医界渐有被忽视的势头,无论教学或是临床,闻诊的重要性均难以得到重视,在疾病的诊断过程中往往不能四诊合参,使许多疾病漏诊、误诊,从而造成失治、误治.本文对中医闻诊内容加以简要阐述,以使有志中医者对闻诊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重新重视起来,使中医诊断体系更臻完善.
我国是气象观测开始最早的国家之一,殷代的甲骨文里已有许多卜雨问晴的记载。有人对317片甲骨进行统计,发现其中104片是与气象有关的。其中卜雨的有93片,卜晴的有4片,卜暴风雨的有5片,卜雪、卜雹的各1片。这是已知的世界上最早的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