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渐渐转入秋凉季节,河南省中医院肺病科已经人满为患,科主任孟泳副主任医师说,每年到这个季节,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就会增多,这是因为现在气温变化大,早晚温差也大,人们的呼吸道的抵抗力下降,细菌、病毒就容易入侵,很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尤其是老年人,自身抵抗力下降,更容易着凉生病.
2000年10月29日至11月2日在印度勒克瑙的工业毒物学研究中心(ITRC)举办了一次国际环境和职业性肺病会议。会议是由国立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NIEHS)、美国环保局(U.S.EPA)、美国国际发展局、加州大学全球卫生研究所、加州大学职业卫生和环境卫生中心、世界卫生组织(WHO)、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世界银行、科技和工业研究理事会、ITRC召集的。来自27个国家的约175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养血升白口服液是以当归补血汤为主的中药复方制剂,药理研究已表明是在显著的升白细胞作用和与抗肺病药合用协同抗肿瘤作用.本文在实验动物上探讨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对肝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对血清总蛋白含量的影响,以对其作为抗肿瘤辅助用药提供实验依据.
目的 探究与讨论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急救措施和有效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份-2013年1月份来我院进行急救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54例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把以上患者分为两组,探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都给与常规的急救措施,例如持续性的低流量吸氧,给予解痉和祛痰的药物、抗生素,同时纠正水电解质的紊乱、维持酸碱平衡等.而探究组再采用无创伤的正压机械通气,对照组则是有创机械通气.然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在急救以后,两组的总有效率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而相对于其通气救治之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在救治时要根据其患病的特点来选择适当的通气方式,而这样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使患者出现的危重情况的到及时的纠正,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命质量.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缺乏维生素D可能对身体极其有害.据认为,心脏病、肺病、癌症、糖尿病、高血压、精神分裂和多发性硬化等疾病的形成都与缺乏维生素D密切相关.这种维生素对骨胳健康也非常重要,可预防儿童佝偻病和老年骨质疏松.
美国报纸刊登过这么一则新闻,有一名男子过马路时不幸被汽车撞死.验尸报告称:此人患过肺病、溃疡病、心脏病,能活到30岁就相当不错了,可是他却活了84岁.为此记者访问了他的遗孀,遗孀谈到,这主要是希望的力量.她的丈夫生前总是相信,明天一定会比今天更美好.
目的提高对脓肿分枝杆菌肺病临床表现的认识.方法对1998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的脓肿分枝杆菌肺病47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无合并结核分枝杆菌肺病32例(68.1%),合并结核分枝杆菌肺病15例(31.9%).有反复抗结核病治疗史31例(66%).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咯血(痰).X线胸片中,病灶在3个肺野以上37例(78.7%);两侧受累者28例(59.6%),右侧15例(31.9%),左侧4例(8.5%),病灶内有空洞23例(48.9%),其中右上空洞16例(69.6%),左上空洞9例(39.1%).对H、R、S、E、Th1321、D、L耐药率高,对A、C、V、CTM耐药率相对低.结论脓肿分枝杆菌肺病病程长,症状无特异,耐药率高,抗结核治疗疗效差.
我国实施结核病防治规划的过程中,涉及到的结核病定点医院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负责普通肺结核诊治的定点医院,二是负责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诊治的定点医院.下面仅就结核病定点医院的发展历程做一介绍,并对未来发展谈谈看法.定点医院类型及发展解放初期,我国结核病防治机构(简称"结防机构")主要有如下形式:一是政府全面接管的解放前从事结核病防治的个人诊所、肺病诊所、肺病医院及疗养院;二是仿照前苏联模式在部分地区成立的结核病防治所、疗养院或结核病医院.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遇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合并急性粟粒性肺病2例,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05~2008年收治胃镜检查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132例.内镜下RE按洛杉矶分级标准进行分级,132例反流性食管炎中洛杉矶分级A级97例(73.5%),B级28例(21.2%),C级7例(5.3%),D级无.男78例,女54例,男:女之比为1.45:1;平均年龄43±11岁.合并Hp感染"有明显异常的慢性胃炎"(指合并糜烂、中-重度萎缩、中-重度肠化或轻-重度异型增生的慢性胃炎)患者38例(28.8%).合并糖尿病、心衰、肺病、免疫抑制剂使用史及老年患者17例(12.8%).
治脾胃虚弱、怠惰嗜卧.时值秋燥令行,湿热方退,体重节痛,口苦舌干,心不思食,食不知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乃阳气不升也.
正常情况下,呼吸道内分泌物很少,若呼吸道黏膜受到刺激或有感染时分泌增多,则痰量增加,并有质的改变,尤其是有结核病或肺癌的病人,单纯肺癌痰较少.
古稀老人张老伯没有患过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他是位老烟良,抽烟几十年了,确诊为慢性支气管炎已经10年,咳嗽是他的老毛病.可是近来张老伯的咳嗽力度加大,咳嗽次数也增多了,而且咯粉红色泡沫痰.
我父亲吴殿科先生年轻时患过肺病;后来被针炙误伤,左腿肌肉坏死,连做手术三次,几乎不能行走;60岁上还得过肾炎、高血压……然而,已年近九旬的父亲,现在却身体硬朗,精神矍铄,记忆超常.之所以有今日,除得益于心胸宽广,常年坚持练形意拳外,还有一整套独特的四肢百骸疗疾健身法.现将此法介绍如下:
大道至简.至简之法却可能蕴含着至深之理.我自幼体弱多病,且屡受伤损,青年时期即患严重胃肠病,并曾患肺病吐血.虽自服中药获得效益,但病能痊愈实赖练习气功(主要是手按膝部静坐法,并结合其他动功),才得到惊人效果.现在我已年逾八旬,不但保持一般健康水平,且尚能继续在医院担任诊疗工作.下面是我长年奉行的手按膝部静坐法的实践经验和体会.
问:王老师您好,看了前几期的连载,对您研究的心平健康学理论很赞同,对此理论很感兴趣."百病皆由心生","百病更由心解"这一理论与治疗方法在社会上推广一定会大受欢迎.我想问您一个问题,现在肺病的发病率很高,据有关医学统计,肺病每年按20%的速度增长,我住的小区中就有几人得了肺癌,您能用心平健康学的理论解释肺病是什么心理得的吗?又怎样由心解呢?
肺为五脏之中最易受气候变化影响之脏,根据中医"整体观念"及"天人相应"理论,探讨肺与四时、地域、气候变化、阴阳的相关性,思考临床应用冬病夏治法防治呼吸系统疾病的理论基础,阐述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时机以及适时治疗肺病的疗效关系,揭示现代科学技术和中医传统理论的有机联系与疗效机理.
王新陆先生学验俱丰,思维活跃,每以"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为旨,屡立新论,对中医之奥义多有阐发.本文通过对先生治疗肺病时在药物选择、药物配伍、食疗食补等方面的特色及对待药物毒性和现代中药药理研究的态度等方面的介绍,以窥先生用药思想之一斑.
王有奎主任中医师系山西省名老中医,著名中医呼吸病专家,从事中医呼吸病临床研究40余年,临床疗效显著.他在实践中总结出治咳九法、治痰七法、治喘六法,自创经验方26首,尤其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润肺汤、治疗哮喘的哮灵汤等名方被各级医师广为应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完成科研成果6项,编辑出版《症状鉴别治疗手册》、《对伤寒论金匮要略用药的探讨》、《王有奎四十年临床经验集锦》、《呼吸病的中医诊治与调理》、《张仲景临证用药特色赏析》等专著.这些都得益于他对补气调气法的应用和其"百病皆生于气"的学术观点,本文就其对中医气证在肺系疾病中的运用学术思想作一介绍.
<伤寒论>以六经辨证为主,故篇名分别是"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等.<金匮要略>是以脏腑经络辨证为主,其篇名却非"辨心病脉证并治"、"辨肺经病脉证并治"等,除第七、九、十一及十八篇篇名分别涉及"肺"、"心"、"五脏"及"肠"而外,都以体现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即<痉湿喝病脉证治>、<疟病脉证并治>的形式名篇.由于<金匮要略>开篇即是<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突出了脏腑、经络辨证的核心地位.
甲型H1N1流感,为一种由H1N1病毒所引致的呼吸道疾病.H1N1甲型流感病毒与人类H1N1病毒的抗原完全不同,很多流感是因甲型流感病毒H1或H3所引致.为一种新型病毒,人类对这种病毒尚未建立免疫系统.H1N1甲型流感病毒爆发于墨西哥,可导致严重的气管疾病或一些慢性疾病,如哮喘、肺病及心脏病.
张仲景的治病思想理论源于《黄帝内经》,在《金匮要略》肺痿肺痈篇中,仲景详细论述了肺病治闻的理法方药。在辨治思路上,法则天地,往重气机的升降开合;用药规律独具特色,升降相依,散收相合,并往重阳气的通达,又多肺胃同治,并时时护胃气。对后世肺病的治闻有着深远的影响。
目的:观察病理状态下肺功能与胃肠功能的变化,探讨“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内涵.方法:实验设空白组、肺病(过敏性哮喘)组、肠病(便秘)组和肺肠合病(哮喘便秘)组4组,分别观察各组大鼠的肺功能和胃肠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肺病组大鼠胃内残留率升高,小肠炭末推进率降低,粪便干湿重均减轻(P<0.05),说明肺病状态下,大鼠的胃肠功能发生变化;与空白组比组,肠病组大鼠的呼吸频率显著增快,每分钟通气量和潮气量均显著降低(P<0.05),说明肠病状态下,大鼠的肺功能发生变化.结论:病理状态下,肺病可影响胃肠功能,肠病可影响肺功能.肺与大肠在功能上的相互影响是“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内涵之一.
目的:基于中医肺病数据库建立,探索肺系疾病的病机、证候、方药规律等内容的挖掘思路与方法.方法:按照实施方案的采集范围和方法,经字段、程序设计,构建肺病结构化数据库(含中医肺病古籍、现代名老中医著作、期刊3个数据库),并尝试多种数据挖掘方法对肺病的病因病机、证候及特征、方药应用规律进行研究.结果:采用不同挖掘方法初步提取了肺病的病因病机、证素、证候分布、病-方药、症-方药、证-方药间关联及配伍规律.针对病因病机、证素、症状、药物等单变量的挖掘多采用频数、聚类、因子分析,将三者相结合可判断临床常见证候及主、次症特征;证候分布及特征多采用神经网络、决策树、隐结构模型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等分类预测挖掘;病-方药、症-方药、证-方药的应用规律多采用相关性分析、关联规则、灰色关联、隐结构分析.结论:构建肺病数据库,能实现对中医辨治肺系疾病理论与经验进行系统的总结,数据挖掘为名老中医辨证、组方用药经验的研究提供了有效工具,能满足从名老中医个体化诊疗数据中发现隐性知识的需求,为发展或丰富肺病中医理论及诊疗方法提供依据.
人身之气,禀命于肺.肺为五脏之华盖,居于高位,主一身之气,宣五谷之味,以充皮毛,润肌肤.肺为水之上源,其通调水道,灌溉四周,朝百脉而主治节.肺为娇脏,通于秋气,为清虚之体,性喜温润,不耐寒热,外合皮毛,开窍于鼻,外感六淫之邪皆可致病.《医学源流论》言:"肺为娇脏,寒热皆所不宜.太寒则邪气凝而不出,太热则火烁金而动血;太润则生痰饮,太燥则耗精液;太泄则汗出而阳虚,太湿则气闭而邪结."根据肺脏的生理及病理特点,结合自身临床经验,故提出"宣、温、清、肃、润、补、通、敛"的治肺之法.
中医认为肺除司呼吸外,还有许多其他功能,肺病除表现为呼吸异常的病证外,还包括其他病证,如水肿、汗出异常及皮肤病等,中医肺病范围较呼吸病范围广泛.肺系疾病可分为病种、病证、病症3个层次,中医肺病学科内涵应是根据中医理论,运用中医思维及治疗手段研究肺系疾病防治等内容的一门临床学科,外延包括肺系功能失常所致各种肺系疾病的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疗效评价标准、治法、方药、新药研发等各方面内容,也包括上述疾病的预防、康复等.
目的 对桑杏汤(散)及其加减方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进行了系统评价,将重要依据提供了桑杏汤及其加减方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方法 对研究的文献中桑杏汤及其加减方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应用随机对照试验,并进行了相应的Meta分析.结果 1310名受试者中有12个随机对照试验,其中只有对Jadad的评分为1个2分,除此之外全为1分,所以都为质量较低的C级研究.OR=4.89,95% CI[2.73~8.38]为桑杏汤及其加减方对肺部疾病的治疗和西药对比合并的总体效果;OR=4.58,95% CI[2.71~7.70]为桑杏汤及其加减方在加上西药对肺部疾病治疗与西药对比的合并总体治疗效果;OR=4.52,95%CI[1.83~10.92]为桑杏汤及其加减方对支气管炎的治疗和西药对比合并的总体效果;OR=6.96,95% CI[2.39~20.73]为桑杏汤及其加减方对咳嗽引起的哮喘治疗和西药对比合并的总体效果;OR=8.95,95% CI[4.15~19.14]为桑杏汤及其加减方(加西药)对肺炎的治疗和西药对比合并的总体效果;将纳入的研究中超出3个进行漏斗分析,其中存在着发表表偏倚.结论 当前对桑杏汤及其加减方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方面进行临床研究,发现有优势存在,其中对咳嗽、咳嗽导致的哮喘、肺炎等都是治疗的范围,报道没有不良的反应,可是研究的数量不广泛,使这次的研究效果受到影响.
中医内科学见习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契合点.中医肺病科见习带教方式可根据本科情况,采用媒体课件教学提纲式回顾理论授课的主要内容,将启发式教学融入传统的床边教学和师承教学中,模拟病例讨论和标准化病人见习带教,以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实际临床工作的能力,从而达到理论走向实践的目的.
研读叶天士、徐灵胎、张聿青、张锡纯等医案,从其处方用药经过,领会名家肺病用药之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