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文献,对DNA指纹图谱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情况进行阐述,探讨其在遗传多样性和种质资源研究、道地药材鉴定、中药药材鉴别、活性成分基因表达调控等中药研究有关领域的应用,为DNA指纹图谱技术在中药质量研究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种质资源研究是指对植物品种(类型)进行考察、收集、鉴定、评价、保存以及遗传学基础、起源和演化的研究。我国石斛属的多数种类可作中药石斛使用,为确保中药使用安全有效、对各类中药材种质资源进行研究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对我国石斛属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研究进展作一概述。1 资源及生态环境研究概况 石斛属(Dendrobium)为兰科中最大的一个属,包括约1 100种植物[15],主要分布于热带亚洲和太平洋岛屿。我国约63种石斛属植物,目前供作药用的石斛属植物39种[1]。国产石斛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南,从纬度而言,大多数种类都集中在北纬15°30′~25°12′之间,向北种类逐渐减少,最北界不超过北纬34°24′。从垂直看,海拔100~3 000 m的高度都有分布。石斛属植物是以热带东南亚中心向着亚热带性气候条件发展的类群,我国的云南、广西、广东、贵州、台湾为国产本属植物的分布中心[6]。 石斛属植物为附生植物,生境独特,对小气候环境要求十分严格。多生于温凉高湿的阴坡、半阴坡微酸性岩层峭壁上,群聚分布,上有林木侧方遮阴,下有溪沟水源 ,冬春季节稍耐干旱,但严重缺水时常叶片落尽,裸茎渡过不良环境 ,到温暖季节重新萌发枝叶。常与地衣、苔藓植物以及抱石莲、伏石蕨、卷柏、石豆兰等混生。石斛以其密集的须根系附着于石壁砂砾上吸收岩层水分和养料,裸露空中的须根则从空气中的雾气、露水吸收水分,依靠自身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2,6]。因此,石斛受小气候环境中水分,尤其是空气湿度的严格限制,分布地域极为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