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重建和修复喉、气管软骨缺损,恢复其支架功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呼吸、吞咽、发音功能是临床治疗的难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尝试用羟基磷灰石、组织工程化软骨、高分子聚合材料和金属材料等修复喉气管缺损,取得了不少进展.本文就医用生物材料在喉气管缺损修复的应用作一综述.
在矫形外科的治疗中,创伤、肿瘤、手术以及骨折不愈合等原因常常造成骨缺损,导致病变处生物力学环境改变,骨折不能坚强固定、功能废用甚至引起感染,治疗中需要使用骨替代物来填充缺损、消灭死腔,恢复病变处的外形、力学强度和功能.自体骨具有良好的骨诱导作用,无免疫排斥反应,被认为是治疗骨缺损的金标准[1].然而,自体植骨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骨来源的有限性、术中额外失血以及术后供骨区疼痛、供骨区骨折等可能的并发症.同种异体骨的来源相对丰富,没有自体取骨的并发症,能够提供骨支架并具有骨诱导作用,因此,也成为一种主要的骨移植材料.但是同种异体骨存在传播疾病的危险和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的可能,并且只能提供被动的支架功能,植入后新骨爬行替代的过程相对缓慢,因此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