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瓷底层冠】相关文献(4)
  • 隙料厚度对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全瓷底层冠适合性的影响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CA CBST 2003年5期

    目的:考察隙料厚度对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CAD/CAM)全瓷底层冠适合性的影响,确定较佳的隙料厚度值.方法:采用MC切削陶瓷(machinable ceramic)经Cerec2 CAD/CAM系统设计制作下颌第一前磨牙全瓷底层冠,隙料厚度值分别设置为40、60、80 μm,黏结于制备体上.用体视显微镜测量适合性.结果:隙料厚度40μm组与60 μm组的适合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60μm的全瓷底层冠适合性较好.结论:临床采用Cerec2 CAD/CAM设计制作全瓷底层冠时,建议选择60 μm的隙料厚度值.

    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 全瓷底层冠 适合性 隙料厚度
  • 间接印模法对CAD/CAM全瓷底层冠适合性影响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CSTPCD 2003年3期

    目的研究间接法采集印模对CAD/CAM全瓷底层冠适合性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制备下颌第一前磨牙制备体10件,其中5件翻制石膏工作模型.通过Cerec 2 CAD/CAM系统摄像装置分别对制备体和模型采集印模,采用自制的MC切削陶瓷加工制作全瓷底层冠,粘结于制备体上.用体视显微镜测试适合性.结果间接法采集印模制作的全瓷底层冠的适合性,与直接法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间接法采集印模对CAD/CAM全瓷底层冠的适合性无明显影响.结论临床上用Cerec2 CAD/CAM制作全瓷底层冠时可应用间接法采集印模.

    CAD/CAM 全瓷底层冠 适合性 印模
  • Cerec 2型机摄像头的口外控制装置对CAD/CAM全瓷底层冠适合性的影响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CA CBST 2005年3期

    目的了解Cerec 2型机摄像头的口外控制装置对CAD/CAM全瓷底层冠适合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口外控制装置的摄像头与未使用控制装置的摄像头对照,分别采集光学印模形成数字化模型,加工Vita MK Ⅱ及自行研制的多孔氧化铝瓷,制作24个全瓷底层冠,经包埋、切开后,使用扫描电镜和计算机图像分析仪测量底层冠内部和边缘间隙,比较其适合性差异.结果使用控制装置组同未使用控制装置组相比:颊侧颈部间隙有明显差异(P<0.05),轴壁间隙除舌侧外,在近中、远中、颊侧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远中顶壁、颊侧顶壁、舌侧顶壁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Vita MKⅡ底层冠与多孔氧化铝底层冠在边缘间隙及内部间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使用控制装置的Cerec 2型机有效地减小了人为操作造成底层冠内部间隙的误差,为底层冠的粘接剂提供均匀的内部空间;自行研制的多孔氧化铝瓷经机加工后,其适合性与Vita MK Ⅱ相似,均达到了临床的要求.

    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 全瓷底层冠 适合性
  • CAD/CAM全瓷冠(牙合)面设计方法的比较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STPCD 北大核心 2004年2期

    目的研究Cerec 2 CAD/CAM全瓷冠牙合面设计方法的准确性,为CAD/CAM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第一磨牙需制作全瓷冠修复的患者,分为正常咬合组和异常咬合组.用Cerec 2 CAD/CAM机为每一患牙采用推断法、功能法和相关法三种方法进行全冠(牙合)面设计,分别记录(牙合)面边缘嵴近颊、近舌、远颊、远舌四个轴角处的Z值(代表(牙合)龈向的高度).结果咬合关系正常组,三种(牙合)面设计方法无统计学差异(P>0.05);咬合关系异常组,推断法、相关法与功能法有统计学差异(P<0.05),功能法(牙合)面设计高度值较低,较精确. 结论正常咬合关系患者可采用推断法进行全瓷冠(牙合)面设计,咬合关系异常者可采用功能法进行(牙合)面设计.

    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 全瓷底层冠 (牙合)面设计方法
没有更多内容啦~
爱学术网-期刊论文服务平台 2014-2022 爱学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2 爱学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0050931号 版权所有:南京传视绛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