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和氯沙坦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10年6月门诊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氯沙坦组(A组,口服氯沙坦50mg、1次/d);氯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组(B组,氯沙坦50mg+苯磺酸氨氯地平5mg,l次/d),疗程为4周.比较2组治疗4周后药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B组比A组的血压进一步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有效率78.3%,B组总有效率9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和氯沙坦联合治疗有效率优于单用氯沙坦,疗效确切、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适合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硝苯地平缓释片与氨氯地平片单用或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相关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一组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一组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一组两药联合应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对血压、血肌酐、尿素、24 h尿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膀胱抑素和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进行检测.所获数据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三组治疗前血尿素、血肌酐、24 h尿蛋白、收缩压、舒张压相互比较,P均>0.05.硝苯地平组治疗前后血尿素、血肌酐水平变化比较,P<0.0005;24 h尿蛋白、收缩压水平变化比较,P均>0.05;舒张压水平变化比较,P<0.005.氨氯地平组治疗前后血尿素、血肌酐水平变化比较,P均<0.0005;24h尿蛋白水平变化比较,P<0.05;收缩压水平变化比较,P>0.05;舒张压水平变化比较,P<0.005.联合组治疗前后血尿素、血肌酐、24h尿蛋白、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变化比较,P均<0.0005.硝苯地平组与氨氯地平组治疗后血尿素、24h尿蛋白、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变化比较,P均>0.05;血肌酐水平变化比较,P<0.05.硝苯地平组与联合组治疗后血尿素、24 h尿蛋白、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变化比较,P均<0.0005;血肌酐水平变化比较,P<0.005.氨氯地平组与联合组治疗后血尿素、血肌酐、24 h尿蛋白、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变化比较,P均<0.0005.硝苯地平组与氨氯地平组治疗前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膀胱抑素、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P均>0.05.硝苯地平组与联合组治疗前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膀胱抑素、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P均>0.05.氨氯地平组与联合组治疗前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膀胱抑素、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P均>0.05.硝苯地平组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膀胱抑素、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比较,P均<0.0005.氨氯地平组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膀胱抑素、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P均<0.0005.联合组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膀胱抑素、同型半胱氨酸平比较,P均<0.0005.硝苯地平组与氨氯地平组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膀胱抑素、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比较,P均>0.05.硝苯地平组与联合组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比较,P<0.005;血清膀胱抑素、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比较,P均<0.0005.氨氯地平组与联合组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比较,P<0.01;血清膀胱抑素、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比较,P均<0.0005.结论 硝苯地平缓释片与氨氯地平片单用或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可增强降压效果并明显降低蛋白尿,且副作用无明显增加,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膀胱抑素、同型半胱氨酸具有明显的恢复功能,联合用药果更为显著,用药过程应时刻观察血压的变化,避免血压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