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便于简陋条件和特殊情况下高效、便捷地引线穿针,本研究通过人机化、通用化、模块化的方式设计了一种多功能主动防护型通配纫针器。该三联通纫器由握柄、双头通纫刀架、探导器及一对旋凿辅件构成。其将3种纫针器一体化设计,手动、气动两种纫针模式并存,同时术械锐端于术前、术中、术后和储携、洗消、传递过程中与操作者完全且安全地全程隔离;大、小两种系列的手术刀片与串置刀架“三免”通配,独具“三联双模、通纫并举、三全三程、两系三免”主动防护之特效。该通纫器具有三联辅纫、通槽悉配、易装速卸、便携易储、抗损防丢、自助维护、安全舒握、复配互补、低耗环保、平战通用及性价比高的特性,从而有助于减少人因失误、高效预防锐器伤、落实患者安全目标及JCI认证标准细节管理、降低职业伤害风险并提升手术、教学质量及效率。
目的 克服普通手术刀柄所装载的刀片裸露易误刺、术中必须采取被动防护措施等缺欠,并提高依从性、适配性及经济性.方法 参照并遵从国标,借鉴课题组昔研的滑移护刃鞘、卡簧定位钮及闭式自动复位等相关专利设计了安全便捷的"内藏式自动复位捷卸式通配型并置刀架",益于直接安全传递.结果 通过外科医生及手术室护士实际装卸刀片并进行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自动刀柄装卸用时更短(P﹤0.05),医护的使用满意率更高(P﹤0.05).结论 自动刀柄保险御刺、舒握抗损、简骤增效、降耗环保、以一代多、人机和谐、便携易储.
急诊科是医院的一线窗口科室,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急危重症患者的安全和就医感受。根据 JCI 评审标准,健全规章制度,改变管理模式,提高急诊工作质量,以确保患者安全。
目的 探讨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在患者安全目标管理活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5年4—6月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住院手术患者254例,通过对手术部位标识现场核查及病历内的手术安全核查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所抽取的254例患者中,手术标识率平均为62.47%;在254份患者病历中,共存有手术安全核查表249份,其余存在缺陷病历136份,占54.62%.同时存在填写不完整的问题.结论 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在患者安全目标活动管理中的应用情况令人满意,但仍有改进和提高的空间.
大庆龙南医院自2006年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以来,经过两次改版,已有163种疾病的临床路径在临床科室实施.实施三年来,医院的医疗质量有了很大提高,门诊量、出院患者数、病床使用率都有了很大增加,医疗纠纷投诉率逐年递减.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对医院的医疗管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目的:探讨基于患者安全目标的医疗机构药品风险管理体系构建。方法分析患者身份识别、高危及相似药品使用、药品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医护人员的有效沟通、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等患者安全目标与药品管理政策和临床应用管理实践。结果与结论医疗机构药品风险管理体系构建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患者安全目标与临床合理用药的基本要求。
目的 探讨提高门诊儿科输液室用药安全的管理.方法 依据<2009年CHA(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制定细则作为科室质控的评价标准,对儿科输液过程中有关用药安全的隐患,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结果 调查表统计显示上报有效投诉减少,护士工作缺陷差错发生率降低,家长对工作满意度提高至91%.结论 将患者安全目标中用药安全的原则做成质控评价标准用于儿科输液室的用药安全管理,可以使管理者对门诊儿科输液室的重要环节进行持续改进和完善,达到减少护士工作缺陷差错发生率,减少纠纷提高满意度的效果.
文章着重介绍了农村医疗机构医疗安全管理的三大策略不良事件管理、医疗安全管理体系构建、患者安全目标管理,以期通过不良事件的报告、监测与警讯制度,以及患者安全目标管理的认证,来搭建农村医疗机构的医疗安全管理体系,保障农村医疗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权益.
目的 本文根据广东省卫生厅手术室专科委员会提出2009中期评估手术室十大患者安全目标,针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各种不安全因素,提出完善护理工作规章制度等防范措施,有效消除影响手术室患者安全的各种隐患,杜绝事故、减少差错,最大限度地控制各种不安全因素,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以及保障手术患者的生命安全.
手术室护理安全调处机制是指为预防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调处的有机运行系统,它包括安全评估,落实调处对策,安全调处监管三大环节.为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通过安全教育,排查问题与预警,整改安全问题,进而顺畅运作调处方案,实现患者安全的各项目标.
目的::提高输液室护生的患者安全目标执行力和护理服务质量,防范差错事故发生。方法:我科于2013年7月~2014年3月采用患者安全案例教学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等进行专项培训;运用目标管理法,定期进行指导、检查、评价与考核。结果:改进后的教学管理方法提高了输液室护生的患者安全目标执行力;与改进前相比,护理差错、护理缺陷降低,患者对护生服务满意度提高。结论:实施患者安全目标管理方法有效提升了护生的安全意识与目标执行力,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保证教学质量与安全。
目的:探讨“危急值”报告制度在患者安全目标活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当检查结果符合“危急值”时,检查人需电话及时通知临床科室,遵循“谁报告(接收),谁记录”原则,记录报告(接收)时间、接收报告科室、检查项目、具体结果、报告人工号、接收人工号,接收“危急值”报告的当事人执行首接负责制.比较“危急值”报告制度使用前后医技人员、临床医生、护士对“危急值”报告执行率.结果:“危急值报告制度”应用后,报告执行率为100%,应用前仅为44.0%-100%.应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医务人员对异常检查结果的警惕性,确保了患者安全.
目的 探讨基于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国际部(JCI)标准下国际患者安全目标在健康管理中心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根据健康管理中心工作实际情况,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将JCI标准6大患者安全目标应用于健康管理中心护理管理,统计比较实施前后1年各相关护理安全监测目标值及客户满意度.结果 该科室2013年2月通过了JCI实地认证.实施JCI标准1年后,健康体检客户身份识别符合率由85.62%上升至98.92%(χ2=297.264,P<0.01),危急值处理正确率由89.00%上升至96.00%(χ2=84.757,P<0.01),体检重大异常指标处置准确率由90.67%提升至96.50%(χ2=69.184,P<0.01),高危药品贮存符合率由90.17%提升至96.50%(χ2=77.357,P<0.01),手卫生依从性由75.25%提升至88.63%(χ2=145.047,P<0.01),不良事件主动呈报知晓率由84.00%提升至96.67%(χ2=220.486,P<0.01),体检客户满意度由平均93.94分提升至98.66分(t=-7.903,P<0.01),以上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JCI标准患者安全目标在健康管理中心的有效落实有助于实现科学化、规范化、有序化、细节化护理管理,优化护理工作流程,规范操作行为,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与信任感.
探讨落实患者安全目标在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的作用.提高医护人员法律意识,规范工作流程,制定和实施各专科相关的护理安全工作指引,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未发生严重的护理不良事件;一般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逐年下降;3年间每年的省厅2000份患者调查问卷中患者满意率逐年上升.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服务能力明显提高,优质护理服务得到深化,更好地促进医院各方面工作.
患者安全是医疗服务的基本指导思想,也是医疗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培训,强化意识,创建患者安全文化.建章立制,加强督查,抓好患者安全环节管理.创新服务,提升品质,追求患者安全"无缝隙"管理.统筹兼顾,把握重点,实施患者安全目标管理.持续改进,深化内涵,患者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
护理安全已成为衡量护理服务的重要质量指标,护理管理应从保障患者安全的高度,重视和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本文从影响护理安全的几个重要因素出发,分析比较了中德两国之间在患者安全目标与护理安全之间的差异,以提供国内护理管理者思考和借鉴.
JCI标准是站在病人和公众利益上,对医院及医事人员提供的服务检查是否符合标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病人安全、确保病人权利和医疗照护服务品质,最终使医院得到病人与社会的广泛认同.JCI标准被世界卫生组织公认为医疗卫生机构的最高标准[1].本院自2009年5月提出JCI标准认证构想,于2010年3月开始启动,现将本院围绕提升病人安全,对照JCI标准实施的医疗流程及标准完善的做法总结如下.
目的 探讨遵循六项国际患者安全目标对保证医疗安全的作用.方法 2006年六项国际患者安全目标为有效身份确认、有效交流、药物安全、手术部位确认、院内感染、防止坠床/滑倒,制订并实施遵循该六项目标的护理措施.结果 遵循六项国际患者安全目标措施的实施促进了医患安全.结论 六项国际患者安全目标对保证医患安全起到了较好的引导作用.
国际医院联合委员会评审标准(简称JCI标准),是一种评价医疗机构质量与管理的国际标准,亦是WHO国际患者安全的解决方案[1].浙江省余姚市人民医院从2014年启动JCI认证之路,严格按照JCI(第五版)标准的“患者安全与质量持续改进”理念推动各章节的贯彻执行,并于2016年3月通过JCI首次评审.IPSG是JCI评审标准的首要章节,该章节要求申请医疗认证机构的“衡量要素”需要“完全符合”评审标准,以促使患者安全的措施得到切实改进和保障[2].
"安全文化"的概念是由Singer等于2003年首先提出的.可理解为将希波格拉底的格言"无损于患者为先"整合到组织的每一个单元,注入到每一个操作规范之中.就是将"安全"提升到最优先地位的一种行为.2009~2011年笔者所在科将安全文化管理方法应用到护理工作中,现报告如下.
中国医院协会《2007年患者安全目标》、《2008年患者安全目标》,均明确指出建立危急值报告制度,特别是《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第三章患者安全3.6也重点提到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结合临床工作需要,目前危急值范围不仅限于检验科,将临床实验室、病理、医学影像、内镜、血药浓度监测等符合危急要求的科室也纳入了危急值范围管理,由于危急值报告制度执行涉及医务处、护理部、检验科、病理、影像、临床科室及信息科等多部门,为保证制度有效的执行,达到三级综合医院评审要求及患者安全目标管理的需要,为此,本文对本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在患者安全目标管理中的应用体会进行总结.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执行<患者安全目标>中的效果.方法 将健康教育工作贯彻并逐步落实在6项患者安全目标中,具体包括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提高用药安全;严防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等.结果 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能力不断提高;未发生护理事故和严重的护患纠纷;未发生1例手术患者手术方式和手术部位错误;用药、诊疗和处置方面的护理差错发生率逐年下降;3年间住院患者满意率稳中有升.结论 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健康教育能力是执行<患者安全目标>的基础,良好的健康教育能起到保障患者安全的作用.
为了保证<2007年度患者安全目标>的实现和措施的落实,我院结合现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以转变服务理念为起点,将医院质量管理原则、质量目标、核心制度、医疗安全与患者安全目标融为一体,采取相应的措施,达到患者安全目标.
建立健全医嘱执行制度、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药品管理制度、医护沟通制度、手术患者查对制度、院感防控制度及患者跌倒、坠床、皮肤压疮、导管脱离等护理管理制度,要求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护士满意度,使护理管理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有效落实了患者安全目标,确保了患者安全.
将患者安全目标运用在健康体检护理工作中,通过相关的安全目标以及相应的安全措施的有效实施,不断完善了护理规章制度,优化了护理工作流程,规范了护理人员的操作行为,增强了体检者的信任和安全感,提升了体检者的满意度,提高了护理质量,保障了体检者的安全,有效杜绝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目的 运用系统追踪法对三级医院患者安全目标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将医院20个护理单元采用传统的质量管理模式监控患者安全目标落实设为对照组,将医院20个护理单元采取系统追踪方法监控患者安全目标落实设为实验组,分析比较2组各项指标落实率的变化,并对实验组每月各项指标落实率进行纵向对比.结果 实施前后20个护理单元各项指标年平均落实率均显著提升,实施系统追踪法当年内各项指标落实率呈逐月上升趋势,其中高危患者压疮风险评估、管道滑脱风险评估及预防措施、不良事件上报率和腕带制度落实率在后期达到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追踪方法对规范护士执业行为、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等具有显著效果,是医院建立落实患者安全目标管理的长效机制,是提升医院内涵建设的有利方法.
目的:通过新疆9家三级综合性医院在医院评审过程中患者安全目标专项结果分析,了解9家医院患者安全目标所达到的级别、取得的真实成效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为进一步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与持续化改进提供依据,同时可以有效形成医疗服务的质量保证与改进机制,促进医疗机构持续改进.方法:参照统一评审标准,统一培训各组评审专家,对新疆9家三级综合性医院在医院评审过程中患者安全目标专项结果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实际平均得分与A级、B级、C级标准得分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B>0.05,P2>0.05,P3>0.05),9所三级综合医院在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平均水平方面达到B级别.结论:通过9所三级综合医院在医院评审中专项检查结果分析可以得出,患者安全目标管理方面还存在诸多缺陷与问题,医院需进一步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