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项医学影像学新技术,是计算机在医学领域的典型应用.我院于1995年购入广州第一军医大学研制生产的SL-DSA数字减影机.由于注重潜在故障的预防性维护,故障率大为降低.现将几年来的维护经验做以总结.1 SL-DSA系统环境的要求①地面:为了铺设电源线和信号的方便,机房的地面最好采用抗静电的活动地板,水泥地或水磨石地面也可以.但机房内忌铺地毯,一是易积灰,二是易产生静电.②温度:温度的波动会产生"电噪音”,形成电干扰,而过冷和过热均会使机台塑体部分产生形变.理想的机房温度是18~22℃.因此,室内应安装空调.③湿度:本机所要求的相对湿度是35%~65%.相对湿度过高,腐蚀性增强,在电路板上易结露点,加大系统故障率.相对湿度过低,易产生静电,所以室内所装空调最好具有去湿、加湿功能.④清洁度:灰尘的积聚会导致元器件散热不良、微生物滋生、磨损磁头等问题,因而,
1 系统环境1.1 网络布局在业务大楼和检验大楼分别设置主控机房和辅助机房,将网络设备置于机房内集中式管理,主、辅机房之间通过地埋4芯多模2根光纤连接,网络拓扑结构为星形连接.
生物学发展的成就,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是举世瞩目的.生物学发展的历史也应当给人们许多有益的启示.那么,生物学发展中究竟有哪些规律性的东西呢?当我们把生物学作为人类一种特定的认识现象,就会发现它的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其内部存在着实践与理论、继承与创新、分化与综合,不同学术观点和学派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的运动构成了生物学发展的内在动力.而当我们把生物学放回到社会大系统环境中加以考察的时候又不难发现,生物学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它的发展又与社会经济、政治、哲学、教育、道德、法律、宗教、文化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错综复杂的社会因素对生物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们构成了生物学发展的外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