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象重建】相关文献(7)
  • SOMATOMDR-HCTDAS故障分析与排除

    《医疗设备信息》 CSTPCD 2001年6期

    故障现象对病人进行扫描时可正常进行,无任何错误信息,但扫描图象时出现(1)TOM(断层)图象出现环绕图象重建中心的圆形伪影;(2)TOP(定位)图象右侧出现竖条状伪影。我们认为此种伪影的产生来自DAS系统,即由不正确的数据采集所致,其理由是(1)由于计算机不提供任何错误信息,所以故障不可能来自控制系统;(2)若是来自高压系统的故障,则一定会受到监控系统的监测,系统将立即切断高压并给出故障代码,做TIM测试和GEN自动程序训练CT射线管均可正常通过,也说明扫描旋转和高压均正常;(3)通过取一组以前的原始数据进行图象重建,所重建的图象正常,说明重建系统无故障,卷积反投影无问题;(4)是否会是成像器至监视器电路有问题造成的呢?为此笔者调一幅以前的图象在监视器上显示,图象正常,说明此部分也无问题;(5)作BSP/SERMIP测试正常,说明预处理无故障。我们知道数据采集系统的每一道对图象的贡献主要是一个圆,因此只有来自DAS系统的故障才有可能出现这种伪影,DAS系统主要包括探测器阵列(704个)积分板(共44块,每块16个通道)和模数转换器(A/D板,共四块)及连接电缆等,故障的可能性只有A/D板最大,调换左右A/D板,故障依旧,为此笔者进行如下的检查:

    无故障 数据采集系统 图象重建 条状伪影 错误信息 扫描图象 监视器 高压 探测器阵列 模数转换器 卷积反投影 自动程序 重建系统 原始数据 连接电缆 控制系统 监控系统 故障现象 故障代码
  • 螺旋CT对输尿管结石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CT扫描诊断输尿管结石的价值.方法 螺旋CT对75例临床表现急性腰腹痛,镜下血尿,可疑输尿管结石,B超未显示的患者,行螺旋CT检查,将获得的容积图象三维重建处理.结果 CT确诊输尿管阳性率96%.结论 螺旋CT结合多层面重建(MPR)可全面、立体、直观的显示输尿管结石及扩张的程度,明显优于常规方法 ,在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输尿管结石 计算机断层摄影 图象重建
  • UPS电源对高档彩超的干扰及解决方法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STPCD 2002年3期

    目前,高档或超高档彩超都具有计算机数字平台,内置双高速处理器或多高速处理器,采用数字成像、处理技术,具有网络通讯功能,内含丰富的测量、定量分析计算、图像分析、图象重建与后处理等计算机软件包.这类高档彩超仪对供电电源的质量比以往有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供电电网在用电高峰时易出现诸如电压涌浪、瞬变、过压、欠压和电源突然中断等问题,轻者会导致彩超中计算机系统正在运行的软件、计算数据和图像数据被破坏,重者会造成某些计算机硬件的损坏.因此,高档彩超需要具有稳压、稳频、滤波、抗电磁和射频干扰、防电压突然中断等功能的供电系统.而UPS(Uninterruptable Power System不间断电源)正是这种合适的供电系统.一般情况下,高档彩超均采用在线式(on line)UPS作为供电电源.在线式UPS在有市电时,提供机内逆变器输出的稳定的正弦波电源,当市电供电出故障或完全中断时,由UPS内置或外置的蓄电池组继续向逆变器提供直流电源从而可以保证UPS电源的逆变器输出毫无时间中断的正弦波电源.

    正弦波电源 高档 彩超 射频干扰 计算机系统 供电系统 逆变器 供电电源 在线式 处理器 Power System 不间断电源 直流电源 蓄电池组 图像数据 图像分析 图象重建 通讯功能 数字平台 数字成像
  • 多层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CT理论与应用研究》 CSTPCD 2003年3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1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多层螺旋CT全主动脉血管造影并进行二维和三维图象重建,重建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曲面图象重组(CPR),表面遮盖成像(SSD),最大密度投影(MIP).结果:经过正确诊断和分型的15例主动脉夹层在MPR,CPR图象中,全部病例均显示AD的真假腔,剥离的内膜片,附壁血栓及钙化,其中12例还显示内膜破口.AD的SSD,MIP图象立体感强,直观地显示主动脉夹层与周围器官的关系.结论:MSCT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分型以及破裂口的定位是有效,无创的方法.

    多层螺旋CT 主动脉夹层 图象重建
  • 图象重建中的基本定理及其数值计算

    《CT理论与应用研究》 CSTPCD 2001年3期

    本文系统地给出了基于投影的图象重建的6个基本定理及其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变焦束投影的扫描方式主要用于单光子断层扫描(SPECT)中以提高信噪比和分辨力.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投影 图象重建 数值计算
  • 体积CT中的图象重建算法研究综述

    《CT理论与应用研究》 CSTPCD 2000年4期

    体积CT是继断层CT发展而来的一种高新技术.它具有获取投影数据的速度快、X射线利用率高、成象结果空间分辩率各向同性等优点,因而将成为用于医学影象诊断、工业无损检测等领域的更为有效的手段之一.本文对体积CT技术的发展历史、主要特点、算法分类及未来发展等进行了系统地回顾、分析和展望.

    体积CT 断层CT 图象重建 Radon变换
  • CT图象重建的算法优化和代码优化

    《CT理论与应用研究》 CSTPCD 2000年z1期

    卷积反投影是CT图象重建的最重要算法作为一种线性处理,其基本算法并不复杂,但由于CT的数据量庞大,使得图象重建的计算十分耗时.国外CT大都采用基于64位CPU的工作站并配以专门为CT建象设计的阵列处理板,这种昂贵的造价数十万元的计算机系统对一般医院用户来说是很大的经济负担.相反我们一直采用通用PC工作站,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计算机可以得到迅速的升级.这样,为满足医院临床诊断和治疗对建象速度的需要,我们就必须对该算法进行优化,优化的效果也成为CT软件能否适应市场需要,能否最终产品化的关键.本文总结了针对CT图象重建分别在算法层次和代码层次上所做的优化工作.第一,在算法实现的层次上,(1)在反投影算法中,进行内外循环交换,将最内层循环的计算量最大限度地减少,(2)利用反投影算法的对称性,只计算出部分图象数据并对称得到其它图象数据,(3)根据不同的视野范围自动调整反投影的计算量,(4)充分利用FFT的特点,提高实数线性卷积的效率.(5)数据的行列交换,用于提高CPU对数据的存取速度.第二,在代码编程的层次上,充分利用新一代微机CPU--Pentium III提供的新资源、新指令和相应的代码优化工具软件,重新编写算法关键部分的程序代码,以提高程序的实际执行效率.在东大阿尔派全身CT扫描机CT-C2000上的实际测试表明,通过上述算法优化和代码优化,CT图象重建软件的运行速度提高了8倍以上,己达到了医院实际使用的要求.

    CT 图象重建 优化
没有更多内容啦~
爱学术网-期刊论文服务平台 2014-2022 爱学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2 爱学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0050931号 版权所有:南京传视绛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