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笔者在维修工作中利用替代法的维修实例,供医院基础设备维修的同行作为交流.面对种类繁多、品型不一及新旧程度不同的仪器,面对技术资料残缺不全及零配件的不足,如何做好维修工作,延长仪器使用寿命、降低成本谈及以下几例.
西藏地处中国西南部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常年处于高寒、缺氧、干燥状态.因历史的和特殊的地理条件,西藏目前的几十所医院与内地同级医院相比,发展极不平衡,特别是医疗仪器设备的发展更显得落后.少数几家大医院虽引进了部分进口先进设备,但大部分医疗设备仍为80年代的产品,20世纪90年代后的产品只占医疗设备总数的20%左右.而设备的维护与修理水平由于资金、人才、信息、零配件等诸多因素则更显差距.笔者于1985年分配进藏,在藏从事医疗仪器设备维修14年,亲手修理医疗仪器几百台次,对因西藏特殊的地理环境而引发的仪器故障的维修取得了一点经验,现就西藏地区医疗仪器设备的维修特点作如下阐述.
医疗仪器设备维修人员在维修工作中,特别注重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仪器设备自身故障排除的经验积累,而往往忽视了非仪器设备故障排除的经验积累,从而使维修工作走了很多弯路.通过20年的维修实践,感到除了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其工作原理,掌握其工作标准外,了解仪器使用人员能否严格按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去操作也是非常必要的.下面把自己在仪器设备维修中遇到的非仪器设备故障的排除举例说明如下.
作为科室护士长,除了要进行科室行政管理、物品的领取与保管、人员安排、仪器设备维修外,70%的时间要深入到临床护理工作中掌握临床第一手资料,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杜绝差错事故发生,把好质量关,以提高全科护理质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