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会医学教学,应从各校的具体实际情况出发,注重"内涵"深化以及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全景式"的"医学人文概论"为导论,辐射众多人文社会学科的领域;以专题讲座为载体,凸现医学教育"前后期"特征的连贯性和延续性;加强课堂教学与"服务社会、关爱他人"的实践相统一,努力培养素质全面、人格高尚的复合型医学人才.
作为一名医学工作者和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我们热烈赞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医学哲学专业委员会29个单位数十位教授、专家提出的"关于加强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社会医学教学与学科建设的建议".我们认为,这个建议非常及时,非常正确,应该得到医学界、人文社会科学各界以至全社会的重视.
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2001年制定了"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保证各校毕业生具有日后从医的核心能力.这个基本要求包括: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医学科学的基本知识;沟通能力;临床技能;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信息管理;批判性思维和研究等7项宏观领域.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被列为医学生必备的首要的核心能力[1].因此,如何加强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社会医学教学与学科建设,将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