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8日~30日,由香港浸会大学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和医学与哲学杂志社联合主办的"第七届建构中国生命伦理学研讨会"在大连召开."建构中国生命伦理学研讨会"于2007年始建,前六次皆是在香港举办,本次是第一次移至内地.香港城市大学范瑞平教授,香港浸会大学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主任罗秉祥、副主任陈强立、张颖教授,大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周万春、副书记宫福清、党委常委佟春光教授,以及《医学与哲学》杂志主编杜治政、常务副主编赵明杰教授和海内外近百位专家学者参会.会议集中探讨了家庭在当代中国生命伦理实践和医疗保健中的作用,并分别从家庭伦理、医疗保健制度改革和传统伦理三个专题就医疗决策中的家庭主义与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医疗保健制度改革中的儒家正义观与公正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而热烈地探讨.
目的 检验中文版文化价值取向量表(CVO)在我国青年群体中的信度和效度,初步调查我国青年人文化价值取向现状及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方法 使用中文版文化价值取向量表调查938名青年人,用Cronbachα系数、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验证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用一般健康问卷(GHQ-28)探索文化价值取向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结果 文化价值取向量表中家庭主义、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88、0.73、0.84,验证性因素分析3个分量表的渐进残差均方和平方根(RMSEA≤0.05)分别为0.04、0.03、0.05,数据与模型适配度良好.家庭主义、集体主义与心理健康(GHQ总分)显著相关(r=-0.24、r=-0.14,P<0.01),个人主义与心理健康相关性不显著(r=-0.06,p>0.05).结论 修订的文化价值取向量表具有较好信度和效度,家庭主义与集体主义价值取向能够促进个体心理健康.
针对活体器官移植在我国有日渐增加的趋势,旨在通过活体器官移植的伦理依据的分析,以及考查反对活体器官移植的论证,提出以鼓励活体器官捐赠来增加器官的来源,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弥补器官供应的缺口,关键在于合理地利用尸体器官.这就需要对现有的器官移植伦理框架进行调整,构建新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