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锑、铀、铌分别对Fe2+-L-半胱氨酸诱导的大鼠肝脏脂质过氧化物(LPO)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匀浆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体外法)测定大鼠肝脏线粒体脂质过氧化作用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锑、铌加入量分别在0.50nmol~5.00μmol、0.50~50.00μmol之间对肝脏LPO影响较显著,与对照组比较P<0.05,且低浓度对大鼠肝脏LPO有诱导作用,高浓度起抑制作用.铀加入量在0.25~25.00μmol之间对大鼠肝脏脂质过氧化物作用为高浓度诱导,低浓度抑制.结论低浓度锑、铌对大鼠肝脏具有损伤作用,高浓度可以降低大鼠肝脏脂质过氧化代谢产物.铀随着浓度的增高对大鼠肝脏LPO作用逐渐增强.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法测定钛合金中铌元素的含量.样品采用盐酸、氢氟酸和硝酸溶解,通过基体匹配消除基体的影响.线性相关系数为99.95%,加标回收率在95.5%~98.5%之间,方法的检出限为0.0099ug/ml.进行了实验室间比对试验,允许差为0.6~1.7%.该方法简便快速,适用于大批量样品分析.
铌作为一种具有较高生物相容性和理化特性的材料,被应用于口腔医学各个细分领域中并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由于铌弹性模量相对较低,且耐腐蚀性强而被应用于种植、修复、正畸和颌面外科等领域;由于射线不透过性高而被应用于口腔内科和放射等领域.本文将就铌在口腔医学不同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进行综述,以便为铌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目的 以钛铌锆锡(Ti-Nb-Zr-Sn)合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铸流率的研究,探讨高铌钛合金用于牙科铸造加工的可行性,并为牙科应用提供合理的铸造参数.方法 采用网状试样法,检测钛铌锆锡合金在3种铸模温度(室温、300℃、600℃)下的铸流率,并以纯钛(Ti)、钛铝钒(Ti-6Al-4V)合金做对照,结果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室温及300℃铸造时钛铌锆锡合金铸流率明显低于纯钛及钛铝钒合金;在600℃铸造时三种合金铸流率没有明显差别.该合金室温及300℃组铸流率明显低于600℃组.结论 高铌钛合金在室温铸造时铸流率不佳,钛铌锆锡合金在铸模温度高于600℃以上铸造时可以获得完整铸件.
金属铌具有较低的弹性模量和较好的生物学性能,本研究采用磷酸氢钙溶液对纯铌进行水热钙化表面改性.显微结构和成分分析表明,经过200℃水热处理24 h后,铌表面形成了Nb2O5-磷酸钙的纳米颗粒薄膜.水热处理试样具有较好的亲水性和耐蚀性,在模拟体液中浸泡两周后可诱导生成磷灰石层,表现出生物活性.该方法可用于铌、铌合金及其多孔材料的生物活性表面改性.
[目的] 研究多孔钽铌(Ta-Nb)材料的细胞相容性.[方法] 将兔成骨细胞与多孔钽铌材料共培养,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材料上的黏附、RT-PCR检测Ⅰ型胶原和骨钙素基因的表达.[结果] CCK-8检测显示实验组多孔钽铌材料上细胞的增殖与空白对照组没有差异性(P>0.05);扫描电镜观察到细胞在多孔钽铌的表面和孔隙内大量黏附、增殖和生长,随着共培养时间的增加,材料表面的细胞数量明显增多;RT-PCR显示随着共培养时间的增加,Ⅰ型胶原基因的表达增强(P<0.05),骨钙素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多孔钽铌支架材料适于成骨细胞的黏附、生长和分化,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目的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复合多孔钛铌合金试件的体外成骨分化能力.方法 将多孔钛铌合金试件分为单纯实验试件组(A组)和复合rhBMP-2实验试件组(B组),将两组试件分别加至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中.通过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及骨钙素指标检测,观察BMSCs在两组钛铌合金试件中的生长情况及金属-组织界面的结合情况.结果 B组培养液中血清ALP浓度、骨钙素含量较A组明显提升;培养2周后电镜扫描示A组有大量细胞附着于材料外表面和孔洞内,细胞形态呈梭形,表现为单层生长,B组则表现为复层生长;培养4周后B组材料孔洞内可见钙沉积,而A组材料孔洞内未有钙沉积.结论 多孔钛铌合金材料细胞相容性良好,兔BMSCs在试件中形态正常,具有良好的增殖分化能力;经BMP诱导,BMSCs在多孔钛铌合金材料中可向成骨细胞分化.
目的:筛选心血管支架材料。方法:考察Ta、 Nb、 Ti的表面特性、血液相容性和内皮化能力。结果:Ta表面平整, Nb、 Ti表面较为粗糙;三者均表现出弱的疏水性和良好的耐蚀性。三种试样的溶血率均低于5%, Ta表面粘附的血小板较少。内皮细胞培养3天时, Ta表面的细胞增殖活性较好,而Nb表面的细胞生长较差。结论: Ta是一种良好的心血管支架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