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自2000年1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结核性毁损肺患者32例,手术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结核性毁损肺患者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20~67岁,平均30岁;病程6个月至17年;病灶位于左侧21例、右侧11例;对侧有结核病灶5例;临床表现为咳嗽及咳痰25例、气喘17例、咯血15例;痰菌阳性24例.本组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行胸膜外全肺切除术15例、胸腔外全肺切除17例,术后选择敏感结核药物联合化疗6个月以上.32例中,30例手术效果较好,术后可参加一般劳动;1例术后出现支气管残端疼;1例术后死于呼吸功能衰竭.
目的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治疗尚无统一方案,手术切除仍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本文探讨了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手术方式、手术指征,以及影响术后生存的因素.方法收集本院自1985年以来手术治疗的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的资料,对临床表现、TNM分期、细胞类型、手术方式、生存期等分析,研究胸膜外全肺切除和胸膜切除两种不同手术方式以及不同分期、不同细胞类型对预后的影响.结果33例手术治疗者中胸膜外全肺切除术16例,胸膜切除术17例,总中位生存期为21个月,2年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36.6%和13.3%,不同手术方式之间术后生存期差异无显著性;不同TNM分期之间生存期差异有显著性(P=0.0428).结论无论胸膜外全肺切除还是胸膜切除,都只能达到肉眼下的完全切除,可缓解症状,并为综合治疗创造条件.两种手术方式对预后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早期诊断和尽早手术治疗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例1患者女,26岁,住院号36380.咳嗽,咳痰1周,胸腔闭式引流术后7月余.于1999年2月24日入院,查:左侧胸廓塌陷,左侧胸部中下叩浊,呼吸音消失,腋中线第8肋间有一胸腔引流管,可见灰黄色脓液引出,Ⅲ度漏气.诊断:慢性结核性脓胸.行抗痨抗炎支持治疗及胸腔冲洗,10日后脓液转为淡黄色,3月23日在全麻下行胸膜外全肺切除术,术中可见,左侧胸腔上下均有多处漏口,脏层胸膜无法剥离.3周后痊愈出院.
目的 比较胸膜切除术/胸膜剥脱术(P/D)与胸膜外全肺切除术(EPP)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MPM)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0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21例MPM患者,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P/D组(11例)和EPP组(1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与围术期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的总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6.4%,明显低于EPP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与EPP治疗MPM的效果相当,但P/D能显著降低患者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对于技术上可行的MPM患者,可优先考虑采用P/D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