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索类二噁英多氯联苯(DlPCBs)的典型代表PCB126对斑马鱼胚胎7-乙氧基-3-异吩噁唑酮-脱乙基酶(EROD)活性及细胞色素P4501a(cytochrome p4501a,cyp1a)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O、16、32、64和128 μg/L)的PCB126分别染毒斑马鱼胚胎72和132 h后,测定斑马鱼幼鱼活体EROD活性及cyp1a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PCB126染毒斑马鱼胚胎72和132 h后能明显诱导EROD活性及cyp1a基因表达.其中染毒斑马鱼胚胎72 hpf后,与对照组相比,16和32 μg/L组斑马鱼幼鱼活体EROD活性增加(P<0.05),64和128μg/L组明显增加,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染毒132 hpf后,32、64和128 μg/L组幼鱼活体EROD活性显著增加(P<0.01).72 hpf后,32和64tμg/L组cyp1a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1),132 hpf后,所有染毒组cypla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其中16、64和128μg/L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结论 一定剂量的PCB126暴露斑马鱼胚胎一定时间后,能诱导斑马鱼幼鱼活体EROD活性及cyp1a基因mRNA表达,提示其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主要通过AhR途径发挥作用.
薯蓣皂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有关薯蓣皂苷毒理及其机制方面研究较少.该文从细胞水平上检测薯蓣皂苷(dioscin)对肝脏的毒性,同时对薯蓣皂苷作用于HepG2细胞后CYP1A在mRNA、蛋白水平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对CYP1A转录调控子芳香烃受体(AhR)的表达也进行了检测,旨在探索薯蓣皂苷的肝毒性及其可能的机制.将0.5 ~ 32 μmol·L-薯蓣皂苷作用于HepG2细胞12 h,利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实验检测细胞膜损伤,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活性氧(ROS)的生成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YP1A及其转录调控子AhR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CYP1 A1的蛋白表达.结果显示薯蓣皂苷0.5~32 μmol· L-1作用于HepG2细胞可以显著抑制细胞活性,与对照组相比,LDH释放量显著升高,ROS的生成量显著增大,细胞形态发生变化并坏死.Q-PCR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YP1A及芳香烃受体(AhR) mRNA表达升高;在蛋白水平上,薯蓣皂苷作用于细胞后CYP1A1蛋白表达升高,且AhR的拮抗剂白藜芦醇(Res)与薯蓣皂苷合用后能使CYP1A1的表达下调.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大剂量薯蓣皂苷具有肝细胞毒作用,这可能与其能激活芳香烃受体(AhR),诱导CYP1A表达进而产生毒性作用有关.
目的介绍细胞色素P4501A的研究进展.方法对近10年有关细胞色素P4501A的文献进行综述.结果对影响细胞色素P4501A活性的诱导剂、抑制剂、受其介导代谢的药物、1A的多态性以及其与疾病的关系等作了介绍.结论对细胞色素P4501A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大黄素对大鼠肝脏细胞色素P450酶(CYP450)及其主要亚型的影响.方法 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5只,分别为溶剂对照组,170、500和1 500mg/kg大黄素染毒组,大黄素蒸馏水混悬后连续经口给药16d,结束后次日取大鼠肝脏组织制作微粒体,分别采用CO还原差示光谱法、分光光度法及化学发光法检测大鼠肝脏微粒体总CYP450水平,红霉素脱甲基酶(CYP3A)、氨基比啉-N-脱甲基酶,CYP1A、CYP2B和CYP2E1酶活性变化.结果 大黄素连续经口给药16d,能够引起大鼠肝脏微粒体总CYP450显著升高、可轻度诱导CYP3A、CYP1A、CYP2E1和CYP2B酶,500 mg/kg剂量组最明显.结论 大黄素对大鼠肝脏中CYP3A、CYP1A、CYP2B和CYP2E1酶均有诱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