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损伤包括视网膜的机械性损伤、缺血性损伤、光损伤以及由于视神经损伤而造成的视网膜神经细胞的损伤等等,其中视网膜缺血再灌注(RIR) 损伤在临床上最为常见.
慢性肾脏病进展到终末期的共同病理特征即是肾脏的纤维化,其本质是细胞外基质(ECM)的异常沉积.以往的研究认为,ECM的过度沉积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组织抑制因子(TIMPs)等异常,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等促纤维细胞因子的刺激,以及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血管紧张素Ⅱ等在肾脏纤维化的过程中的作用密切相关.最近的研究表明,Ets(E26 transformation specific )转录调节因子除与乳腺癌、胃癌、肠癌等肿瘤疾病相关外,其与肾脏的纤维化也有一定的联系,尤其是Ets-1在肾脏纤维化过程中起着双向作用.
切除aFGF基因N端第1-27位残基得到的aFGF改构体(MaFGF),去除了aFGF的促有丝分裂活性,保留乓非促分裂因子样活性,减轻了促进肿瘤生长和诱发癌症发生的潜在危险.本文对aFGF的理化特征、生物学效应以及作用机理等进行综述.
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众多、生理过程极其复杂.本文就近年在促进骨折愈合方法及机制方面的研究近况作一综述.1 骨生长因子及诱导成骨1.1 诱导成骨骨折愈合是通过爬行替代还是骨诱导来完成,多年来一直存在分歧[1,2,3].Chalmers等[4]提出诱导成骨三要素:①诱导刺激物-BMP;②BMP的靶细胞-间充质类细胞;③有利于骨生长的血供环境.继Urist之后已从人及许多动物骨组织中提纯了BMP.实验表明正常骨组织中BMP主要位于骨胶原纤维、骨膜及骨髓基质中.临床应用BMP修复骨缺损先后有成功报道[5].但BMP在骨内含量极微且易降解,临床应用受到限制.针对这一问题,近年许多学者将BMP与载体结合组成其释放系统(BMP/载体)来解决之.常用的载体有钙磷陶瓷人工骨、生物玻璃、石膏、胶原及纤维蛋白凝块等.介绍BMP/磷酸三钙植入肌肉内其诱导的新骨量比单用BMP大12倍[6],表明BMP借助载体缓慢释放,不断作用于靶细胞,诱导形成更多新骨.此外BMP基因重组蛋白的研究也受到重视.有关BMP应用方式,除手术切开植入外,近有学者将BMP与成纤维细胞因子(FGF)复合物经皮注射[22],促进骨愈合.这些新的组合及给药途径,将为临床应用带来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