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中红细胞的大小及其改变,对鉴别肾小球和非肾小球血尿来源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多采用相差显微镜、光学显微镜观察红细胞形态和测定尿中红细胞的电泳时间,以此鉴别血尿的来源[1-3]。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因而难以推广应用。我们采用K-4 500血细胞计数仪,检测血尿中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值,对鉴别血尿的来源同样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果报告如下。
血尿是临床泌尿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症状,鉴别血尿的来源,从而快速简便区分肾小球性与非肾小球性血尿,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意义.谭春艳[1]等人通过测定患者血液和尿液红细胞体积,计算其差值(B-MCV-U-MCV)来鉴别肾性血尿,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但B-MCV低的肾病患者可能出现假阴性.本文通过修正差值公式为(B-MCV-U-MCV)×MCV/B-MCV可以很大程度避免B-MCV低患者的漏检问题,为血尿的诊断提供了更为客观的依据.
目的 探讨利用相差显微镜和血细胞分析仪鉴别血尿来源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OLYMPUS CX41相差显微镜和COULTERSTKS血细胞分析仪,对132例不同来源的血尿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肾小球性血尿的红细胞畸形率为(82.1±8.3)%,尿红细胞体积(U-MCV)为(65.1±7.9)f1;非肾小球性血尿主要为正形RBC,尿红细胞体积(U-MCV)为(91.1±10.5).在肾性和非肾性血尿中,RBc和McV值和畸形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红细胞形态和尿红细胞体积均对血尿的论断有指导意义,而两者联合应用可更客观准确地鉴别血尿来源.
72例血尿患者通过对尿红细胞体积(MCV)的测定,发现肾小球肾炎病人的尿红细胞MCV较肘静脉血内MCV小,当尿红细胞大于84FL则认为是非肾小球肾炎(肾结石或前列腺炎).
目前,鉴别血尿来源的方法很多:有普通显微镜、相差显微镜、电镜、血液分析仪、尿沉渣分析仪等.普通显微镜由于缺乏色泽对比和立体感,需要有丰富熟练的尿形态学检验工作经验者,且最理想是染色,但较麻烦,故开展甚少;相差显微镜法反映尿红细胞形态立体感强,善于分辨;电镜法由于价格昂贵一般医院难以用于临床;血液分析仪测定尿红细胞体积,有客观快速、重复性好的特点,但易受其他微粒的干扰;1995年日本推出的以流式细胞技术为原理的尿液分析仪SysmexUF-100可将尿中成分作荧光染色后加以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