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显像】相关文献(7)
  • uPAR放射性核素靶向显像研究进展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特异性受体(uPA/uPAR)系统是肿瘤侵袭、转移和血管生成的核心环节之一,且与肿瘤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检测肿瘤组织中uPA/uPAR表达水平及其随病情的变化情况,对于肿瘤预后判断、治疗方案的选择与疗效评价意义重大.放射性核素分子靶向显像方法在靶向受体表达水平测定上具有独特的优势,近来年医学研究者使用多种放射性核素标记uPAR的特异性配体进行了动物显像研究,并于2015年首次用于人体显像.笔者就近年来uPAR放射性核素靶向显像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放射性核素显像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靶向显像
  • 整合素αvβ3受体靶向肿瘤显像研究进展

    整合素αvβ3高表达于肿瘤细胞和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表面,而在正常组织和成熟血管内皮细胞表面呈低水平表达或不表达,整合素αvβ3能够与体内外含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序列的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通过对RGD肽进行结构修饰、多聚化等来构建体内理化性能稳定的RGD肽和RGD-蛙皮素等融合肽,再通过不同的偶联剂介导完成RGD肽的不同放射性核素(18F、111In、64Cu、68Ga、125Ⅰ、99Tcm、123Ⅰ、86Y等)标记,成为近年来肿瘤靶向显像的研究热点,部分临床实验正在国内外进行有效开展.通过PET/CT、SPECT/CT和PET/MRI多模态显像定量检测肿瘤整合素αvβ3受体的表达水平,来完成抗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治疗患者的筛选、疗效预测和实时监测,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焦点和新的发展方向.

    整合素αvβ3 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 肿瘤 靶向显像 疗效评价
  • 东亚钳蝎氯毒素在胶质瘤靶向显像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神经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肿瘤,尤其是恶性胶质瘤,具有高复发率和致死率的特点。因其侵袭性生长,目前采取的手术联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案疗效欠佳。如何靶向显像和治疗胶质瘤成为研究的重点。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作为氯毒素的类似物,东亚钳蝎氯毒素能特异性地结合神经胶质瘤细胞表达的氯离子通道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从而抑制胶质瘤细胞的侵润生长和迁移。以东亚钳蝎氯毒素为配体的生物结合物在胶质瘤靶向显像和治疗中的研究越来越多。笔者将全面介绍东亚钳蝎氯毒素的来源、化学结构、作用机制及其在胶质瘤靶向显像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总结其优势及在未来研究中所面临的挑战。

    神经胶质瘤 东亚钳蝎氯毒素 氯毒素 靶向显像 靶向治疗
  • Endoglin(CD105)在肿瘤新生血管靶向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临床肿瘤学杂志》 CSTPCD CA 2011年12期

    Endoglin( CD105)是最可靠的内皮细胞增殖标志物,在肿瘤新生血管中过表达.基于Endoglin的靶向显像可以了解恶性肿瘤的血管生成情况,并为新生血管靶向治疗提供依据.在生物治疗方面,单克隆抗体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而基于抗Endoglin抗体的肿瘤靶向治疗在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将对基于Endoglin的靶向诊断及治疗作一简要综述.

    肿瘤 血管生成 Endoglin/CD105 靶向显像 靶向治疗
  • 9Tcm-3P4-RGD2显像探测肺癌骨骼转移的临床价值研究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TPCD 北大核心 2015年11期

    目的:探讨99Tcm-HYNIC-PEG4-E[PEG4-c(RGDfk)] 2(99Tcm-3P4-RGD2)显像探测肺癌骨骼转移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3年9月45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99Tcm-3P4-RGD2显像(RGD显像,包括平面和断层显像)、99Tcm-MDP显像(MDP显像,包括平面和断层显像),同时行SPECT-CT融合显像.所有病灶均以病史、病理检查或6个月以上的影像学随访为最终诊断结果.探讨RGD显像对肺癌骨骼转移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45例肺癌并发骨骼病灶122处,成骨性转移病灶102处,溶骨性病灶20处(其中5处尚未出现明显骨质密度改变)良性骨病变51处.溶骨性转移灶对99Tcm-3P4-RGD2摄取(T/NT:6.90±2.31)显著高于99Tcm-MDP(1.18±1.24,P=0.010),RGD显像对溶骨性、成骨性转移灶的探测灵敏度(84.8%和55.9%)分别与MDP显像(25.0%和91.2%)差异显著(P均<0.05),融合CT显像后,两种显像方法对骨转移的诊断特异性无统计学差异,但MDP融合显像对骨转移灶的探测灵敏度(92.6%)和准确性(93.4%)均高于RGD融合显像(78.7%,P=0.008;80.3%,P=0.010).另外,RGD融合显像可对骨骼病变原发肺癌灶和其他转移灶进行有效探测.结论:99Tcm-3P4-RGD2靶向结合肿瘤细胞、破骨细胞的整合素αvβ3受体,在肺癌溶骨性骨转移的早期发现中具有一定优势,是常规骨显像的有效补充.

    溶骨性骨转移 靶向显像 肺癌 整合素αvβ3 RGD多肽
  • 叶酸受体介导的肿瘤显像和治疗

    《肿瘤防治研究》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CA CBST 2010年4期

    0 引言随着肿瘤发生发展分子机制的阐明,一些肿瘤细胞特有的分子靶点已成为肿瘤显像或筛选特效抗癌药物的有效工具.

    叶酸受体 靶向治疗 靶向显像 基因治疗 免疫治疗
  • 超顺磁性纳米粒在靶向显像和药物释放中的应用

    《放射学实践》 CSTPCD 2011年12期

    超顺磁性纳米微粒( superparamagnetic nanoparticles,NPs)是铁磁材料的一类.在没有外加磁场的情况下,由于每个原子保持其相对有序状态,在快速变换磁性状态的过程中没有剩磁,因此,整体的NPs的磁矩不会随着热能的变化自由波动;在外加磁场作用下NPs有一个饱和磁化强度,受到热能波动的影响,饱和磁化强度会随着粒径的变化而变化[1].NPs在外加磁场强度下能使局部磁场去极化,明显缩短质子弛豫,通过磁共振成像能检测到信号改变;当NPs粒径小于50 nm时,连接上靶向介质后,NPs可以作为生物分子特异性识别的纳米载体[2].

    磁性纳米粒 靶向显像 药物释放 外加磁场 饱和磁化强度 NPs 磁性纳米微粒 特异性识别 磁共振成像 有序状态 铁磁材料 生物分子 热能 纳米载体 粒径 快速变换 磁场作用 磁场强度 波动 去极化
没有更多内容啦~
爱学术网-期刊论文服务平台 2014-2022 爱学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2 爱学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0050931号 版权所有:南京传视绛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