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糖的化学修饰对拓展多糖的生物学活性意义重大,特别是硫酸酯化以后,其保护免疫细胞、减少艾滋病毒(HIV)感染及抑制乙肝病毒等多种生物学效应,受到药物研究人员的极大关注[1,2].在分离、纯化出白及Bletilla striata(Thunb.)Reichb.f.多糖的基础上[3],对白及多糖的硫酸酯化修饰的优选工艺进行了实验研究,确定了合适的硫酸酯化工艺[4].为了进一步阐明白及多糖在酯化后部分理化性质的变化,本实验通过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UV、IR、核磁共振等方法比较测定了白及多糖酯化修饰后前后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溶解度及化学结构的变化,旨在为随后的生物学活性研究及构效关系的阐述提供理论依据.
近年来,多糖由于其具有免疫、抗肿瘤、抗病毒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与功能,已越来越受到广大的科研工作者的重视.由于多糖的药效是与其结构、纯度和相对分子质量密切相关的[1],故准确而快速地测定多糖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是一项重要工作.高效凝胶渗透色谱(HPGPC)由于其迅速、正确和重现性好等优点,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测定大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
开发了一种简单、微量的测定硫酸软骨素相对分子质量(Mr)的方法.首先用Mr已知的硫酸软骨素校正葡聚糖凝胶G-200色谱柱和琼脂糖凝胶6B色谱柱.然后采用凝胶色谱法用已校正的色谱柱测定(M)w未知的硫酸软骨素样品的Mr及其分布,并考察洗脱液离子强度变化的影响.在95%置信度下,重复测定的(M)w均值变动为(M)w±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