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方舱】相关文献(6)
  • 车载移动式CT方舱的设计

    《医疗卫生装备》 AJ 2013年6期

    目的:研制一台车载移动式CT方舱,以满足野外条件下CT检查需求.方法:分析CT方舱研究进展,合理布置CT方舱内部布局,对CT机选型进行对比分析,进行减振、调平校正和防护方案设计.结果:CT方舱布局合理;对CT机通过减振支架进行了减振设计,达到了CT机的减振和调平校正要求;提出了CT方舱的X线防护设计方法.结论:车载移动式CT方舱能够遂行机动,快速高效适应野外医院勤务能力,能够大力提升国内医疗机构现场救治的作业能力和作业效果,提高执行医疗救治任务中的伤员救治率,并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

    CT方舱 结构布局 减振 X线防护
  • CT方舱的应用及性能评价

    《医疗卫生装备》 CSTPCD 2016年10期

    目的:评价CT方舱的性能并提出优化建议.方法:通过CT方舱的操作训练以及在卫勤保障中的应用,对CT方舱的战技指标进行评价,并对应用过程中发现的不足提出优化建议.结果:CT方舱的外部扩展与撤收时间均为14 rmin左右,内部CT机器与控制室展开、开机、连接网络时间约为12 min.开展全身各部位CT扫描29人次,图像清晰、对比度良好,诊断肺炎1例,肾囊肿、结石各1例,颈、腰椎间盘突出3例,跟骨撕脱骨折1例;数据可传至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服务器,形成图文报告.结论:CT方舱具有良好的机动性,可完成全身各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大大提升了野战医疗所的卫勤保障能力.

    CT方舱 应用 性能优化
  • 基于ANASY的CT方舱有限元建模与模态分析

    《医疗卫生装备》 CSTPCD AJ 2015年9期

    目的: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CT方舱结构进行模态分析,为方舱结构优化提供指导。方法: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平台,以CAD模型为基础,建立CT方舱的结构有限元模型,对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并研究方舱结构的动力学特性。结果:方舱结构模态避开了底盘系统的固有频率,避免了结构发生整体共振;第3阶和第4阶模态频率与发动机怠速频率接近,容易发生共振;路面不平度激励频率覆盖了舱体前6阶模态频率,建议进一步对CT设备支架采取减振措施。结论:基于有限元基本理论,利用现有的软件平台,可以对方舱舱体结构进行仿真模态分析,分析结果可以为今后方舱结构优化、改善动力学特性提供重要依据。

    有限元法 CT方舱 模态分析 动力学特性
  • CT方舱电离辐射适形防护方法的研究

    《医疗卫生装备》 CSTPCD AJ 2014年5期

    目的:研究一种CT机电离辐射的适形防护方法,以减轻CT方舱的整体质量,使其在复杂路况的运输成为可能.方法:分析CT机X线剂量分布曲线,结合CT方舱的使用环境,研究防护材料的特性,推导出CT方舱电离辐射适形防护的计算方法.结果:在满足辐射防护国标要求的前提下,采用适形防护方法,将防护材料的用量减少60.2%,满足了CT方舱的运输条件.结论:电离辐射的适形防护方法可有效减少防护材料的用量,降低CT方舱的总体质量,对于日常电离辐射的防护设计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CT方舱 电离辐射 剂量分布 防护材料 适形防护
  • 武警方舱医院CT方舱的研制

    《医疗卫生装备》 CSTPCD AJ 2012年11期

    目的:研制CT方舱,提高灾害现场医疗救助的能力,降低伤残率.方法:从技术指标层面,提出了武警CT方舱以双面扩展式方舱为主的基本技术方案;通过调研论证,确立了CT机、影像处理系统、CT设备的配电系统、胶片打印机等主要设备的研制方案;提出了方舱内部设备展开和撤收布局方案,并对主要设备的固定和减振进行了设计;根据射线防护要求,提出了舱内各侧壁铺设铅板,控制室内采用防护铅玻璃等综合防护设计方案.结果:通过一系列试验,表明武警CT方舱已达到预期技术指标要求.结论:武警方舱医院CT方舱的研制成功对提升方舱医院医疗救助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CT方舱 武警 研制 医学救援
  • CT方舱舱体布局研究与设计

    《医疗卫生装备》 AJ 2013年8期

    目的:合理设计CT方舱舱体结构,使CT方舱满足野外使用需要.方法:在总结分析现有CT方舱舱体结构优缺点的基础之上,设计了2套布局方案供选择之用.结果:通过对比2套布局方案的优缺点,确定第一套方案为优选方案.结论:通过对CT方舱进行合理的布局设计,更好地发挥了CT方舱的作用,提高了在野外条件下伤病员的诊断准确性.

    CT方舱 布局设计 方案比较
没有更多内容啦~
爱学术网-期刊论文服务平台 2014-2022 爱学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2 爱学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0050931号 版权所有:南京传视绛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