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水管】相关文献(1)
  • 活水游泳池卫生监督管理探讨

    《环境与健康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AJ CA CBST 2000年6期

    近两年,中山市相继建成4个以水库水和山坑泉水为水源的泳场。由于所用的长流水源污染轻微,水质介于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Ⅱ~Ⅰ类且大部分时间属Ⅰ类,水感良好,深受泳客喜爱。此类泳场既无天然泳场的大水量冲涮或稀释,又难以象人工泳池那样进行池水的连续有效消毒,因而也带来一定的卫生问题。为保证泳客的健康,我们采取了相应的卫生监督管理措施。 增加水流量,改善水流状态。对有充裕水库水源可利用的两个泳场,我们要求经营者尽可能加大水流量,池水平均停流时间:300 m3以下儿童池≤40 min,1 000m3以下成人池≤2 h,1 000 m3以上不大于3 h。调整进出水管(口)的布置,采取溢流和底部排泄结合的排水方式尽可能使水流成平流状态,减少滞流区。实施此改善措施,细菌指标显著降低,假日人流高峰期间池水细菌总数由86 000个/L~无法计数、P50870 000个/mL降至650~4 600个/mL、P502 400个/mL,总大肠菌群由9 200个/L~>16 000个/L、P5o 16 000个/L降至190~7 100个/L、P502 300个/L,细菌学指标基本可控制在较安全的水平。

    活水 游泳池 卫生监督管理措施 水流量 水环境质量标准 水源污染 水库水源 水流状态 总大肠菌群 细菌学指标 细菌总数 细菌指标 卫生问题 停流时间 人工泳池 排水方式 进出水管 改善措施 中山市 滞流区
没有更多内容啦~
爱学术网-期刊论文服务平台 2014-2022 爱学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2 爱学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0050931号 版权所有:南京传视绛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