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甲硝唑注射液为临床上用于妇科感染和厌氧菌感染的药物,处方中含有甲硝唑1%和氯霉素1%.本实验利用正交变换以及函数的正交性,对吸光度进行适当的数字处理[1~4],增加光谱的分辨率,以消除分光光度法中的不相关吸收,通过正交多项式回归系数与浓度成正比的关系,形成一种新的算法,即褶积变换-因子分析法(OF-TFA),同时测定该复方制剂中二组分的含量.
复方甲硝唑注射液为临床上用于妇科感染和厌氧菌感染的药物,处方中含有1%甲硝唑和1%氯霉素.计算分光光度法已广泛用于复方药物制剂分析,文献[1]曾提出关于信号变换后用于多元校正方法,目的是为了使一些多元校正方法达到好的预测精度.有研究曾提出用一些信号变换技术先对吸光度进行处理作为多元校正方法的输入值.本研究利用褶积变换即正交变换,利用函数的正交性,通过对吸光度进行适当的数字处理,增加光谱的分辨率,以消除分光光度法中的不相关吸收,即利用正交多项式回归系数与浓度成正比的关系,形成一种新的算法,即褶积变换-迭代目标转换因子分析法(OF-IITFA),且把它应用于相关性特强的实际体系的测定.
目的 采用褶积变换-多元线性回归法对相关性特强的复方药物制剂的分析.方法 提出一种由正交函数(OF)与多元线性回归法(MLR)相结合的方法,并把它用于复方甲硝唑注射液二组分的同时测定,并与多元线性回归法所测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二者所测得的甲硝唑和氯霉素的平均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00.09%、0.86%、99.30%、1.28%和101.19%、1.84%、98.25%、2.01%.结论 褶积变换-多元线性回归法对某些复方药物制剂分析的效果明显好于多元线性回归法.
将一阶导数—偏最小二乘法相结合,用于相关性特强的复方甲硝唑注射液甲硝唑和氯霉素的同时测定,并与偏最小二乘法所测得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者所测得的甲硝唑和氯霉素的平均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00.75%,1.01%;100.49%,1.16%和98.06%,3.45%;97.21%,4.56%,提示经一阶导数变换后用于多元校正方法来解决光谱重叠严重的体系效果较好。
目的:采用信号变换-多元校正方法对复方制剂进行分析.方法:通过一阶导数(D1)变换获取导数光谱数据,结合应用直接校正法即多元线性回归法(MLR)与间接校正法即偏最小二乘法(PLS),测定甲硝唑和氯霉素的含量.结果:用 D1-MLR法和 D1-PLS法测定样品中两组分的标示百分含量和相对标准偏差,D1-MLR法测定甲硝唑的结果分别为 99.6%、0.11%,氯霉素分别为 99.3%、0.20%;D1-PLS法测定甲硝唑的结果分别为 97.5%、0.43%,氯霉素分别为94.6%、0.89%.结论:一阶导数法应用于直接校正法效果比用于间接校正方法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