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泊洛沙姆F127为主要基质材料,复合使用泊洛沙姆F68和高分子材料羟丙基甲基纤维素K4M,制备盐酸博安霉素注射用温度敏感原位凝胶.对凝胶的胶凝温度、流变学、质构特性、电镜结构和体外释放等性能进行了研究,并考察了该制剂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结果表明,制备的盐酸博安霉素注射用温度敏感原位凝胶在常温下为流动的液体,在人体温度下能够发生相转变,成为具有一定胶凝强度的半固体,方便注射给药,胶凝后呈现三维网状空间结构,药物的扩散和凝胶材料的溶蚀为控制药物释放的主要因素.该制剂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在大鼠体内可以持续释放48 h以上.
考察盐酸博安霉素(BAM)注射用原位凝胶在裸鼠体内的扩散情况以评价原位凝胶对盐酸博安霉素的阻滞作用.以荧光染料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盐酸博安霉素,制备异硫氰酸荧光素-盐酸博安霉素偶联物(FITC-BAM),采用透析袋透析和Sephadex G25葡聚糖凝胶柱对偶联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MALDI-TOF)质谱检测偶联效果.建立裸鼠皮下肝癌移植瘤模型,应用动物体内活体光学成像系统定时检测盐酸博安霉素在裸鼠体内的特异性分布情况.MALDI-TOF质谱检测结果显示,FITC成功与BAM发生偶联,且二者偶联的分子比主要为1∶1或2∶1.活体动物成像系统观察显示,盐酸博安霉素注射用原位凝胶组FITC-BAM的扩散较普通注射液组明显延迟.研究表明,将盐酸博安霉素制备成注射用原位凝胶制剂,能够阻滞药物在体内的释放,延长作用时间.
目的:对盐酸博安霉素(BAM)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和毒性进行评价.方法:入选103例,单药组65例,单用BAM,肝动脉介入治疗,50mg,共2~3次;联合用药组38例,每次除用BAM外加用5-氟尿嘧啶(1 000mg)及丝裂霉素(10~20mg),共2~3次.结果:单药组有效率30.8%,联合用药组有效率42.1%.BAM的主要不良反应有发热、寒战、恶心、呕吐.未见骨髓抑制及心、肝、肾功能损害,无明显肺毒性反应.结论:BAM是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有效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