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在旅游界、还是在建筑界都有"北观皇家园林,南看徽州民居"之说.徽州民居以她自身所特有的建筑技艺、文化内涵与地方特色,给人以美的感受.从艺术的角度来审视这一古文化奇观,人们会发现徽州民居弥漫着独特的艺术芬芳和无穷的美学神韵.
作为一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行宫御苑,颐和园每日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数以万计的游客参观、品鉴。每位初临颐和园的游客,无不被这座“皇家园林博物馆”的优美风景和皇家贵气折服。您可知否,颐和园里还有一处品尝“宫廷御膳”的地方,就是位于昆明湖畔的听鹂馆饭庄。
每到4月中下旬,牡丹盛开,色泽艳丽、玉笑珠香、雍容华贵的“花中之王”,吸引人们不远千里去观看.隋炀帝在洛阳辟地二百里为西苑,牡丹花被人工栽培并且进入皇家园林.唐朝时期,牡丹栽培开始繁盛起来,种植、观赏牡丹成为一种社会习尚,武则天和杨贵妃都喜欢牡丹.至开元中期,牡丹文化兴盛于长安.许多诗人都留下佳作,刘禹锡的“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都是千古绝唱.牡丹除作欣赏之外,还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假日访友,到天津体院北居民区转一转.这里的住宅区和庭院绿化的建设进展真快,尤其是八区一带,葱绿盎然,姹紫嫣红,亭廊壁画,点缀有致,自然隽永,一种明快舒畅之感油然而生.有人会问,花草树木,哪里来的社会学?其实,这花草树木也与社会息息相关,是按照社会生活需要设计和栽培的,而且不同的社会地域有不同特征的园林.你到承德避暑山庄看看,昔日清王朝虽然集中了全国的经典园艺,但处处都反映了皇家园林的风貌.不同的社会对花草树木的价值观也迥然不同.在农业经济社会,草是粮食作物的“死敌”,是“敌我矛盾”,当然要坚决锄掉.
闻名中外的承德避暑山庄,又称热河行宫或承德离宫,曾是中国清朝皇帝的夏宫和塞外陪都,是由皇帝宫室、皇家园林和多民族宗教寺庙群所组成.这里宫殿古朴典雅、庄严雄伟;湖泊碧波粼粼、洲岛错落:平原绿草如茵、野趣横生;山岳层峦叠嶂、密林幽深;寺庙群气势宏伟、如星拱月.这里的一山一水,无不留下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和传说,这里的一亭一阁,无不蕴含着历史的痕迹与兴衰.因此,避暑山庄吸引了众多的四海宾朋,八方游客.
避暑山庄位于承德市西北部,占地560万m2,是我国现存占地面积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每年接待游客百万人次以上.由于山庄建筑多位于岩石上或附近,岩石裂隙可能逸出较高氡气,造成山庄建筑氡浓度水平增高,为此我们测量了山庄内游览景点的氡浓度水平,估算了工作人员及游客可能造成的照射剂量,对氡气有可能造成工作人员及游客的健康影响进行了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