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X射线探伤是无损检测(NDT)方法之一,它已成为检测铸造部件、焊接管道或装置等金属物体内部缺陷的主要手段.随着经济的发展,射线探伤技术在宁波市应用已日趋广泛,为了解我市工业X射线探伤的放射防护水平,我们于1998~2000年对32家探伤工作单位的放射防护状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故障现象摄影时,片子的上端出现一条白边.2故障分析由于每张片子上都存在白边,怀疑是某种金属物体遮挡所致.球管到影像增强器之间只有光圈、床面板、分格板、片盒托架等几种装置.于是检查光圈,打开定位指示灯,按曝光预备时,光圈自行打开,同时片盒运动到曝光位置,同时光圈打开大小与片盒位置、尺寸一致,发现光圈工作情况正常,并选择不同的分格模式,光圈的工作也正常.拆开床面板,发现纵向遮光板不在其初始位置.
高频电刀通过有效电极尖端产生的高频高压电流与机体接触时对组织进行加热,实现机体组织的分离和凝固,从而起到切割和止血的目的.由于电流的物理特性,作用于人体的电流需经回路负极回到高频电刀内部,以形成完整的回路,如不连接回路负极板,构成替代回路的可以是手术人员或手术床及其它可能碰触患者的金属物体,甚至湿的手术单,也有可能将电流引入其它部位.传统负极板多采用导电橡胶或金属板等材料制成,导电效果难以保证,且对病体易造成灼伤.为避免上述情况发生,我们现在使用基底材料多采用泡沫海绵、导电胶采用氯化钾或氯化锰等导电盐成分的一次性粘性金属箔双回路负极板.
目的:调查伊朗亚兹德2005/2006住院患者外伤性视力丧失的情况,并探讨造成视力丧失的原因和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08/2006-08期间在Shahid Sa-doughi医院住院的所有眼外伤患者(70例)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致伤原因、损伤类型、初次治疗的时间、入院和出院时的视力、手术处理程序和最终结果.而且,采用国际上公认的BETY制定的分类标准对眼外伤进行分类.结果:以简易方法选取了共70例眼外伤患者,男女性别比例为2.8:1.眼外伤最频繁的致伤原因是金属物体(34.3%),尤其是在≤10a和≥30a的年龄组,其次是事故(22.8%)和袭击(17.2%).大多数病例(51.4%)等候初次治疗的时间为6~24h.38.6%的病例为眼钝挫伤,其余61.4%的病例为眼穿通伤.在眼钝挫伤和穿通伤病例中,最终视力状况最多为光感(51.8%,41.8%),最少为手动(7.5%,4.7%).手术结果保留眼球且视力基本满意的占72.9%,眼球摘除的占24.2%.结论:鉴于眼外伤发生率高,而且往往造成严重的视力丧失,在大多数事故中,父母的关注、眼部安全保护措施和及早治疗应被视为能否最终保留眼球的重要因素.
1 案例 某男, 34岁,某日被他人用金属物体打伤头部,当即流血,伤后 10分钟被送至医院就诊。查体:神志清,精神可,左顶部可见一约 3cm长三角形伤口,有鲜血流出。清创缝合后,给予颅脑 CT扫描,示:脑实质密度均匀,脑室系统正常,中线结构居中,颅骨未见骨折,左侧顶骨骨质内可见一大小约为 0.6cm × 0.6cm圆形高密度影。 CT诊断:左侧顶骨内金属异物。法医活体检验见:左顶部有一瘢痕长 2.1cm。读 CT 片见左侧顶骨骨质内相当于头皮瘢痕以下有一圆形高密度影,排除金属异物,诊断为骨岛。鉴定结论为轻微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