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栓机制】相关文献(3)
  • 动物类中药抗血栓作用研究进展

    《黑龙江医药》 CA 2014年2期

    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有关动物类中药抗血栓作用文献,总结动物类中药抗血栓的药物情况、有效成分及分离提取方法、抗血栓机制,为科研机构及临床继续开发动物类中药提供依据。

    动物类中药 抗血栓有效成分 分离提取方法 抗血栓机制
  • 栀子水提取物的抗血栓作用

    《中国新药杂志》 CSTPCD 北大核心 2015年8期

    目的:通过几种经典动物模型,研究栀子水提取物的抗血栓作用,探究其抗血栓机制.方法:将小鼠分5组,SD大鼠分5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0.9% NaCl)、阿司匹林水溶液(10 mg·kg-1)、栀子水提取物水溶液[低剂量(57.5 mg·kg-1)、中剂量(115 mg·kg-1)和高剂量(230 mg·kg-1)].采用毛细管法测定小鼠凝血时间;测定小鼠尾出血时间、大鼠血浆复钙时间(PRT)、大鼠凝血4项;建立动静脉旁路血栓模型和FeCl3致颈动脉血栓模型,称量血栓重量;测定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最大聚集率.结果:栀子水提取物各剂量组延长小鼠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和血浆复钙时间(P<0.05);仅高剂量组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有延长作用;各栀子提取物剂量组对凝血酶时间(TT)均有延长作用;各剂量组可以显著降低动静脉旁路血栓模型及FeCl3致颈动脉模型血栓重量、降低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最大聚集率、抑制血小板聚集.结论:栀子水提取物延长出血时间、凝血时间,抑制血栓形成及抑制ADP诱导血小板聚集.其抗血栓作用机制与内源性凝血系统、凝血过程第三阶段和血小板功能有关.

    栀子水提取物 抗血栓作用 抗血栓机制
  • 三七粉与阿司匹林抗血栓机制及效用比较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也是主要致残原因,人们极需要具有安全有效的抗血栓药物来预防治疗血栓性疾病.小剂量阿司匹林(ASP,50 mg/d~100 mg/d)老药新用,用于防止血栓形成应用广泛,其作用明确,价廉易得,临床为减少其对黏膜的刺激,常用肠溶型.三七粉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粉末,含有三七总皂苷(PNS)、黄酮、挥发油、氨基酸、糖类等成分,主要活性成分为三七总皂苷,临床用三七粉(3 g/d~6 g/d),用于抗血栓形成,同样具有价廉易得、服用方便的特点.现试对两者抗血栓的机制及效用比较分析如下.

    三七粉 小剂量阿司匹林 抗血栓机制 血栓性疾病 三七总皂苷 抗血栓形成 五加科植物 抗血栓药物 致残原因 预防治疗 心脑血管 人类健康 临床 老药新用 活性成分 比较分析 安全有效 挥发油 肠溶型 氨基酸
没有更多内容啦~
爱学术网-期刊论文服务平台 2014-2022 爱学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2 爱学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0050931号 版权所有:南京传视绛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