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毒神经毒素(BoNT)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生物毒素中毒性最强的物质,能引起人和动物以松弛性麻痹为主症的肉毒中毒,同时也是最重要的生物毒素战剂和生物恐怖剂之一.研究和建立BoNT检测与鉴定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军事和医学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BoNT检测与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肉毒神经毒素(botulinum neurotoxins,BoNTs)是目前已知的毒力最强的毒素蛋白,它通过与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神经元上的受体结合,抑制神经递质释放而引起松弛性麻痹,进而导致生物体死亡,是重要的生物恐怖剂之一.研究BoNT的作用机制,获得具有中和活性的保护性抗体,对肉毒毒素中毒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BoNT的作用机制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肉毒神经毒素(BoNT)是厌氧梭菌产生的蛋白类外毒素,有A~G 7个血清型.它是目前自然界所发现的毒素(包括化学毒物)中毒性最强的物质.BoNT可引起严重的人类食物中毒,称为肉毒中毒(botulism).以气溶胶形式施放的BoNT,可作为有效的生物毒素战剂,也是生物恐怖分子最有可能使用的生物恐怖病原之一.本文对BoNT的病原与流行病学、结构特征与作用方式、致病与临床症状、检测与医学防护等作一概述.
脊髓注射BoNT/A(A型肉毒素)可持续减轻疼痛反应.研究人员应用标准的小鼠疼痛实验模型,以探讨脊髓(鞘内)注射BoNT/A的效果.在此模型中,给予小鼠足底皮下注射40%甲醛,可产生预期的两相发炎疼痛反应.对脊髓注射或未注射肉毒神经毒素的小鼠进行长达4周的疼痛行为监测.即使是单次脊髓注射肉毒神经毒素也产生疼痛缓解反应:接受注射小鼠的疼痛行为明显减少,特别是在疼痛反应的第二阶段.
肉毒神经毒素的体外检测对于食品卫生、进出口检疫检验、临床诊断以及应对生物恐怖袭击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肉毒神经毒素体外检测方法 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目的为了建立检测C、D型肉毒神经素基因的PCR方法.方法用人工合成的两对寡核苷酸引物于同一反应管中扩增C、D型肉毒素基因的一段DNA片断,建立了用于C、D型肉毒神经毒素基因检测的多重PCR方法.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对梭状芽胞杆菌属的10种26株菌进行了鉴定,并对其特异性及灵敏度进行了检查.结果当样本中同时含有C、D型的模板DNA时用该PCR系统可同时扩增出C、D型的目的片段,分别为999bp和404bp,其它各型肉毒酸梭菌及其它梭菌均为阴性,灵敏度较C、D型分别扩增偏低,C型为450pg,D型为10pg.结论该PCR系统可用于C、D型肉毒梭菌的鉴定、定型.
目的 利用反向遗传学原理构建B、E型肉毒神经毒素(BoNT)基因型特异性靶片段质粒、菌株.方法 自GenBank获取BoNT基因序列,利用DNAMAN、Lasergene、VectorNTI等多种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和BLAST等网上数据分析平台进行综合分析,以锚定BoNT/B与BoNT/E基因中的型特异性靶片段,分别设计合成5条和10条DNA短链,经重叠PCR扩增获得完整的靶片段,纯化后连接到pMD 18-T载体上,转化至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中,质粒提取后进行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 分析了全球已报道的60条BoNT基因序列(A、B、E、F型),于BoNT/B与BoNT/E基因中,分别锚定了215 bp和360bp的靶片段,并设计合成其特异的检测引物对,经酶切、测序确证,成功合成具有型特异性的BoNT/B与BoNT/E靶片段.结论 获得含有型特异性BoNT/B与BoNT/E靶片段的重组质粒pMD18-T-BoNT/B,pMD18-T-BoNT/E及其菌株.
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BTX)是肉毒梭状芽胞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外毒素,其通过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而引起肌肉松弛型麻痹.在世界范围内,肉毒中毒的案例时有发生,病情严重的患者最终因呼吸衰竭而死亡.肉毒毒素相关产品在临床痉挛性疾病、腺体分泌过度、神经性疼痛的治疗及美容除皱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因而,肉毒毒素作用机制的研究在肉毒中毒的治疗以及临床新适应症的开发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就肉毒毒素跨越小肠上皮细胞屏障的吸收及神经毒性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作一概述.
肉毒神经毒素是引起肉毒中毒的强烈毒素.肉毒梭状芽胞杆菌产生7种血清型的神经毒素(A~G).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肉毒神经毒素的基因和蛋白序列变异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基于这些变异,在各血清型中尚可被划分为不同的亚型.众多证据表明肉毒神经毒素亚型的变异可以影响单克隆抗体的亲和力和对毒素的中和能力.领会并应用这一理论对于肉毒神经毒素免疫学检测、临床治疗和疫苗研发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