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囊技术(encapsulation)是指用半透膜包被生物活性物质以形成微囊的技术,形成的微囊可以阻遏免疫细胞以及大分子抗体通过半透膜,同时允许氧气、营养物质和一些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物质自由出入,因此,微囊技术是目前细胞治疗、组织和器官替代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
微囊技术是一种用成膜材料将固体或液体包覆形成微小粒子的技术.由于形成微囊后物质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能,引起了各国科研人员的极大兴趣.这种近50年才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已得到广泛的实际应用,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微囊技术为组织/细胞移植开辟了新途径,它有效地避免了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并解决了移植物来源稀少的问题.微囊具有良好的免疫隔离作用,体现在对免疫活性细胞及部分细胞因子的阻挡作用,使移植物能存活下来并发挥其功能.雪旺细胞的分离纯化技术已日渐成熟,目前对微囊化雪旺细胞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使异种雪旺细胞的移植在治疗神经损伤方面成为可能,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的研究治疗帕金森病的一种新方法.方法采用免疫隔离技术-微囊技术将能分泌多巴胺的PC12细胞包裹后,移植到帕金森病大鼠脑内,观察阿朴吗啡诱发病鼠旋转行为变化,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测定移植区多巴胺含量,酪氨酸羟化酶(TH)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移植区阳性细胞表达.结果帕金森病大鼠阿朴吗啡诱发旋转行为明显改善,不同时相点的移植区多巴胺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未行微囊化的PC12细胞移植则会有致死性肿瘤形成.移植后3月,大鼠脑内微囊完整,仍有TH阳性PC12细胞存活.结论微囊化PC12细胞移植,可避免药物治疗、立体定向毁损手术、胎脑移植等方法的诸多弊端,因此是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
化学药物屏障是我国预防白蚁的主要手段.对现阶段我国白蚁行业使用的屏障药物的种类和剂型进行了综述,认为微囊技术能够较好地解决屏障药物要环保、低毒、易降解,同时又要有持久性之间的矛盾,并对该技术在药物屏障预防白蚁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周围神经损伤,平时战时均多见.据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伤的一些统计,四肢神经伤约占外伤总数的10%,火器伤骨折中约有60%合并神经损伤.
目的 观察微囊化PC12细胞移植后帕金森病大鼠旋转行为的变化.方法 采用免疫隔离微囊技术将能分泌多巴胺的PC12细胞包裹后,移植到帕金森病大鼠脑内,观察阿扑吗啡诱发病鼠旋转行为的变化,酪氨酸羟化酶(TH)抗体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移植区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 帕金森病大鼠旋转行为有明显改善,由移植前(11.88±2.04)圈/min减少为移植后(3.46±1.01)圈/min.移植后3个月,大鼠脑内微囊完整,仍有TH阳性PC12细胞存活.结论 微囊化PC12细胞移植可明显改善帕金森病大鼠的旋转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