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槽粘接是正畸临床操作中的一个关键步骤,以往学者通过增加粘接剂强度、改善托槽底板外形设计等方法大大减低了其临床脱落率.粘接前的牙面处理主要指通过清洁抛光牙面,去除菌斑及正常覆盖于牙面的有机薄膜,为牙面的酸蚀及托槽的粘接做好准备.本文通过对比粘接前是否进行牙面抛光,观察该操作对托槽脱落率的影响,以探讨如何减小脱落率、提高正畸治疗的效率.
托槽粘接是正畸临床操作中的一个关键步骤,以往学者通过增加粘接剂强度、改善托槽底板外形设计等方法大大减低了其临床脱落率.粘接前的牙面处理主要指通过清洁抛光牙面,去除菌斑及正常覆盖于牙面的有机薄膜,为牙面的酸蚀及托槽的粘接做好准备.粘结中的处理主要包括是采用简单的棉卷隔湿还是应用吸唾器持续吸唾.本文通过对比粘接前和粘结中的不同处理对托槽脱落率的影响,以探讨如何减小脱落率、提高正畸治疗的效率.
自从Buonocore于1955年介绍酸蚀粘接技术以来,该技术在口腔医学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包括直接粘贴正畸托槽的提出和临床应用.正畸医师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是托槽的脱落,其脱落率据统计在0.5%~16%.托槽脱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理想的粘接技术.影响托槽粘贴的技术因素有许多,包括:托槽粘贴前牙面处理的方式、时间;粘接剂的选择等.本文就托槽粘贴前不同的釉面处理方法进行综述.
随着医用喷砂设备的改进,越来越多的牙医对龈上洁治术都采用先行超声波洁牙,然后喷砂洁牙,最后作抛光牙面处理的方法,以求获得良好的持续效果.本文目的就是观察喷砂后抛光洁牙对菌斑指数和牙面色素附着的影响.
1928年,美国医师Angle发明了方丝弓矫治器,确立了固定矫治器的矫治体系。20世纪70年代直接粘结技术[1]的出现,促进了口腔正畸的迅速发展。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正畸逐渐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和接受。成人正畸患者逐年增加,有的口内有烤瓷牙,如何将托槽和附件粘结在烤瓷牙上,粘结后是否能达到正畸矫治所需的粘结强度(6~8MPa)[2],去除托槽后对烤瓷牙是否有影响,是正畸医师十分关心的问题。笔者就烤瓷牙面处理、托槽、粘结剂等方面进行综述如下。
目的:为临床医生采取正确的牙面处理方法提供证据.方法:将45例病人分为3组,每组用不同的方法处理牙面.第1组病人牙面酸蚀后用一般气水枪冲洗吹干,托槽脱落率为10%;第2组病人用一般水枪冲洗,棉球擦干,托槽脱落率18%;第3组病人用压缩空气气水枪冲洗吹干,脱落率为6%.结果:第1组与第2组、第3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1组与第3组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实验证明用压缩空气气水枪冲洗吹干是酸蚀后牙面处理的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