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13岁.因1/1有间隙于2000年(8岁时)在某个体诊所进行橡皮圈关闭牙间隙.三个月后间隙关闭,但未见其橡皮圈,患者家长自认为橡皮圈脱落未去诊所检查.2005年7月因牙齿松动、伸长、疼痛来我科就诊.检查:1/1松动Ⅱ°,牙龈红肿,牙周袋3-7 mm,1/远中龈退缩约2 mm,1/1比2/2长约4 mm,牙色正常,牙髓活力测试1 / 1均为活髓.X线片显示:1/1牙槽骨吸收超过牙根1/2.1/远中骨白线模糊不清.探查牙周袋,从唇侧距龈缘3 mm处取出长约1 cm橡皮筋,随即进行牙周袋冲洗上药,两周后炎症得以控制,上牙列粘方丝弓托槽,弓丝结扎固定,定期进行牙周治疗.3个月后山松动ⅠI°,牙龈沟深度为2-3mm,牙龈红肿消退.逐步调整弓丝压低1/1使之完全复位.6个月牙齿排列正齐,1/1无松动,X线片显示有新生牙槽骨.2年后X线片显示牙槽骨已恢复近正常高度,牙色正常,牙根无明显吸收.
患者梁某,女,19岁.主诉:左上颌侧牙齿缺失,上前牙间隙,上中线偏,要求正畸治疗.
本文在矫治成人前牙深覆牙合深覆盖、上前牙间隙的过程中联合应用摇椅弓和链状橡皮圈,可以快速打开咬合,同时关闭间隙,缩短矫治时间,简化矫治程序,方便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儿童在6岁左右开始进入混合牙列期,口内的乳牙逐个被恒牙替换,这一时期一般持续至12岁.在这个时期,由于颌骨发育与牙齿发育不同步,牙列拥挤很明显,而且容易出现各种畸形,比较常见的有上前牙扭转、上前牙间隙过大、反(牙合)等.而此时,牙列处于不稳定期,患儿出现乳牙磨耗牙冠变短,或者刚萌出的恒牙高度不足,给装设固定矫治器带来不便,甚至有的乳牙出现松动或脱落,无法装设固定矫治器.笔者在治疗成人前牙区局部畸形时,采用改良的压模式保持器取得很好效果[1],由此推广.笔者将此项技术尝试用于治疗混合牙列期的上颌前牙区的牙列畸形.笔者自2009年以来共治疗患儿9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病例介绍:某女,19岁,因左上颌侧牙齿缺失,上前牙间隙,上中线偏斜,要求正畸治疗.
目的探讨成人上前牙区牙列间隙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择 83例上前牙区牙列间隙的成年患者 (间隙 2~ 6mm),直接用金属烤瓷全冠 (桥 )修复及正畸牵拉将间隙分散或集中成 1~ 2个较大间隙,再进行修复.结果上前牙区牙列间隙经修复后,从美观及功能方面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利用金属烤瓷全冠 (桥 )修复成人上前牙间隙是目前最佳的方法.
儿童乳恒牙交替期间有多种原因可造成上前牙间隙过宽、排列不齐、前突错合畸形,导致上下牙弓牙合关系异常.在颌骨发育过程中牙与牙有一定的自体调整阶段,如上下颌乳牙全部替换为恒牙后自行调整不到位,可造成牙、颌、颅面关系不协调,引起各种畸形,不但影响外貌,同时也影响功能.我科对9例上颌牙列畸形错误矫治的患儿进行了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