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无湿化中低流量吸氧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寻求良好的吸氧方式,以降低肺部感染率。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心血管疾病患者341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68例患者实施常规湿化吸氧,观察组173例患者实施无湿化吸氧,分别于开始吸氧后2、4、6、8、10、12、24、48 h通过鼻导管进行细菌培养,于吸氧开始后24、48、72 h调查两组患者鼻腔和口咽部干燥程度。结果开始吸氧后2h两组患者导管均无细菌检出,4h观察组鼻导管仍无细菌检出,对照组细菌检出阳性率为1.7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开始吸氧后6、8、10、12、24、48 h对照组患者鼻导管细菌检出阳性率为4.16%~63.69%,观察组为0.58%~1.73%,观察组细菌检出阳性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开始吸氧后24、48、72 h两组患者鼻腔和口咽部干燥程度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无湿化中低流量吸氧较湿化吸氧可减少肺部感染发生率,而不增加患者的不适感。
目的 探讨无湿化与湿化两种吸氧模式在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4~9月住院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400例,按入住病室分为两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湿化中低流量吸氧,观察组采用无湿化中低流量吸氧.比较两组不同吸氧时间的舒适度、湿化瓶细菌污染情况、睡眠质量以及执行两种吸氧模式的操作耗费时间等.结果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吸氧舒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湿化瓶细菌污染率比较:吸氧24 h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氧48 h和72 h时对照组湿化瓶细菌检出阳性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P<0.01).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护士执行无湿化吸氧的操作时间比执行湿化吸氧的操作时间显著缩短(P<0.01).结论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实施无湿化中低流量吸氧可减少湿化瓶细菌污染率,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缩短护士的操作时间,且不增加患者呼吸道不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