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是指在0.1~100 nm量度范围内研究原子、分子的结构及其相互作用并加以应用的技术,是现代科学(混沌物理学、量子力学、介观物理学和分子生物学)与现代技术(计算机、微电子和扫描隧道、显微镜和核分析)结合的产物,通过操作原子、分子或原子团和分子团制备所需物质,使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能力扩展到分子和原子领域.利用纳米技术制备的纳米粒子(nanoparticles)具有比表面积大,表面原子数、表面能和表面张力随粒径的下降急剧增加,各纳米单位间存在着或强或弱的相互作用,这些特点使纳米粒子具有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及很强的吸附性和生物活性,表现出许多优异性能和全新的功能,可作为药物或核苷酸的载体,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纳米材料是指颗粒大小为纳米级(一般在1~100nm之间)、处在原子簇和宏观物体交界区域内的粒子,又称为超微颗粒材料.纳米微粒具有大的比表面积,表面原子数、表面能和表面张力随粒径的下降急剧增加,表现出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界面与表面效应及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特性,从而导致纳米微粒的光、热、磁、敏感特性和表面稳定性等不同于正常粒子,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仅就其中的一个侧面-纳米颗粒在生物医学检测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通常将金属与无机物粒径在1~100 nm范围或有机物和聚合物粒径小于1000 nm的颗粒称为纳米粒子.当粒子尺寸进入纳米量级后其表面原子与总原子数量之比急剧增大,从而表现出许多特有的性质,如比表面积大、表面活性中心多、表面反应活性高、强烈的吸附能力、较高的催化能力、低毒性及不易受细胞内外各种酶的降解等,这都为其开辟恶性肿瘤的新治疗方法奠定了基础.